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庶的意思、民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庶的解釋

庶民,百姓。《管子·國蓄》:“人君鑄錢立币,民庶之通施也。”《後漢書·黨锢傳·劉祐》:“民庶窮困,州郡累氣。”《周書·王子直傳》:“ 淮 南民庶因兵寇之後,猶聚為盜。” 宋 範仲淹 《奏贖法等三事》:“臣請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普通百姓、平民大衆,強調社會中的廣大民衆群體。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

  1. “民”

    指非貴族、非官府的普通人群。《說文解字》釋為“衆萌也”,即庶民、黎民。

  2. “庶”

    本義為“衆多”,引申指平民階層。《爾雅·釋诂》注:“庶,衆也。”

  3. 合成義

    “民庶”為同義複合詞,泛指廣大平民,強調其群體性與社會基礎性。

    來源:參見《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民”字條。


二、經典文獻用例

  1. 《詩經·大雅·卷阿》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鄭玄箋:“民庶者,國之本也。” 體現“民庶”作為國家根基的定位。

    來源:中華書局《毛詩正義》。

  2. 《史記·秦始皇本紀》

    “憂恤黔首,朝夕不懈”,司馬貞索隱:“黔首謂民庶也。” 說明“民庶”與“黔首”為同義替換。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三、近義詞辨析


四、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民庶”多見于周秦漢文獻,常見于以下語境:

  1. 治國理念:如“民庶富足,則國自強”(《管子·治國》)。
  2. 政策對象:指代賦稅、勞役的承擔者(《漢書·食貨志》“薄賦斂,省民庶”)。
  3. 社會分層:與“君王”“官吏”形成階層對照(《韓非子·五蠹》“民庶苦罰”)。

    來源:參見《辭源》(商務印書館)“民庶”詞條。


五、現代使用與語義變遷

現代漢語中,“民庶”已罕用,多被“民衆”“百姓”取代,但仍見于曆史研究或仿古文本中,保留其曆史性與集體性語義特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辭書、經典注疏及曆史文獻,完整呈現“民庶”的語義源流與使用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民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普通百姓或庶民,與統治者、貴族階層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民庶”即“庶民”,指社會中無官職、非貴族的普通民衆,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商販等群體。該詞強調民衆的廣泛性和基礎性,常用于曆史文獻中描述社會結構。

2.曆史淵源與文獻用例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民庶”是古代社會分層概念的核心詞彙,反映了民衆在政治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其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現代語境中可類比“普通群衆”,但需結合具體場景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扮會撥萬論千蔔珓不如意不斬眼锸工澄漠崇明愁結牀垠賜帛丹台刀抹點花茶東土鬥棋梵刹法無二門風門水口風台紛缛縛紮挂服拐抓規劃還值灰滅交異節變歲移酒肉基因工程昆炎闊港累煩林處士零零散散忙中有錯墨囊鳥驚魚潰獰飈鵬海平坡欺犯乞兩清明節輕言乳氣森整詩榜詩鈔所至台桑談經貼狀擿伏發隱外塵文昌纏鬥文例習池西方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