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割開漆樹皮,使漆液流出。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剝桂刻漆,非木之願;拔鶡裂翠,非鳥所欲。”
“刻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文獻來源和工藝背景進行解釋:
指割開漆樹皮以采集漆液的原始行為,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诘鮑》。該行為被用于比喻違背自然意願的索取,如文中提到“剝桂刻漆,非木之願”,強調對植物的強制破壞。
發展為傳統裝飾漆藝,主要流行于揚州等地,又稱“刻灰”或“款彩”。其工藝特點包括: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做工精細”,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刻漆是指利用特殊的工藝和技術将漆器進行雕刻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雕刻,可以在漆器的表面上刻出各種圖案、花紋或文字,并且增加了漆器的美觀和藝術價值。刻漆的技藝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是傳統工藝中的一種。
刻漆的部首是刀,它屬于“刀刃”部首。而刻漆的總筆畫數為9。
刻漆技藝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3000多年前的商代。漆器作為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工藝品,一直在中國傳承發展,并且深受人們的喜愛。
刻漆的繁體字為「刻漆」。
在古時候,刻漆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寫法可能會有些微變化。但總體而言,刻漆的基本意思和形狀并未發生大的改變。
1. 這個漆盒是經過精細的刻漆工藝制作而成的。
2. 她的刻漆技藝非常熟練,刻出的圖案精美無比。
3. 刻漆作品是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之一。
組詞:刻漆師、刻漆技藝、刻漆作品。
近義詞:雕漆、镂漆。
反義詞:普通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