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防拏的意思、防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防拏的解釋

防備和捉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新譯英國政府刊布中國革命藍皮書》:“ 瑞澂 電奏,探知革黨潛匿於 武昌 ,定期十九日夜間起事,正飭防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防拏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防備并緝捕不法之徒",常見于明清時期的官方文書中。該詞由"防"(防備)和"拏"(緝拿)兩個語素構成,體現了古代治安管理中的雙重治理策略。

從《康熙字典》考據,"防"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隄也,從阜方聲",引申為預防戒備之意;"拏"字據《廣韻》載"女加切,牽引也",在司法語境中特指緝拿罪犯。二字的組合最早見于明代《大明律》:"各該官司嚴加防拏,務在得獲正賊",說明該詞具有明确的法律文書屬性。

在具體應用中,"防拏"主要涉及三個層面:

  1. 事前預防:建立保甲制度,實行宵禁
  2. 事中緝捕:對現行犯實施抓捕
  3. 事後追責:連帶追查窩藏者 如清代《刑案彙覽》記載:"地方官防拏不力,降級調用",體現其作為官員考績标準的功能。該詞的現代價值在于啟示社會治安需要預防與懲治相結合,這與當前"楓橋經驗"強調的群防群治理念存在曆史傳承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防拏”是一個曆史詞彙,拼音為fáng ná,由“防”(防備)和“拏”(捉拿)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1. 字義拆解

    • 防:指預先戒備、抵禦,如“防禦”“預防”。
    • 拏:古漢語中同“拿”,指逮捕、捉拿,如“拏獲”“拏辦”。
      組合後表示“防備和捉拿”雙重含義。
  2. 整體釋義
    該詞強調對潛在威脅的預防與對已現問題的抓捕,常用于官方語境,如清代官員瑞澂在武昌起義前曾下令“防拏”革命黨人,即指加強戒備并搜捕相關人員()。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近代曆史文獻,尤其是清末民初的公文或外交資料中,現代漢語已不常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辛亥革命》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用戶提供的搜索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臞八鬥才白頭烏飽讀邊陲冰庫不便不忍毳工村仆丹符疊漏東北虎笃愛遁迹黃冠泛剽飛浮風風雨雨負譽感革功成行滿公是公非好整以暇鴻都之事恛惶椒繁腳硬家獸京台景夜酒鈎句留恐動狼牙箭兩讓澧水買帳麻醉劑門閲撓曲拿堂醲醖配邊颯焉上成觞醳申敬詩孫梭發攤書擁百城騰踏田裡晚老公文字交午日詳夢閑咷氣綫帖兒閑野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