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耐受力的意思、耐受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耐受力的解釋

[tolerance] 生物機體在一種或多種不利的環境條件下生長或成長的相對能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耐受力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應用解析

一、基本釋義

“耐受力”指生物體或個體對外界刺激、壓力、逆境等負面因素的承受與適應能力。該詞由“耐受”與“力”構成,“耐受”意為忍耐、經受(《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強調被動接受的過程;“力”則指能力,組合後特指持續抵抗負面影響而不崩潰的能力。

二、詞源與語義演變

“耐”字本義為承受、忍耐,先秦文獻已見使用,如《荀子·勸學》中“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隱含耐受磨砺的涵義。現代漢語中,“耐受力”被廣泛應用于醫學、心理學等領域,指代生理或心理的承受阈值。

三、應用領域與實例

  1. 醫學領域:指機體對藥物、疼痛等刺激的生理適應能力。例如,長期服用某藥物可能導緻“耐受性增強”,需調整劑量(《辭海》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2. 心理學領域:描述個體應對壓力、挫折的心理韌性。研究顯示,高耐受力者更易在逆境中保持穩定情緒(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15)。

四、近義詞辨析

五、學術與權威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耐受”的定義。
  2. 《辭海》第7版(上海辭書出版社)中關于生理耐受的解析。
  3.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韌性研究報告》(2015年)。

(注:因部分權威文獻無公開網絡鍊接,此處标注來源名稱;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或官方渠道查閱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耐受力指個體在生理或心理上對不利條件的承受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心理層面

•定義:指面對挫折、失敗時維持正常情緒和行為的能力。高耐受力者不易被負面情緒困擾,能理性應對壓力;低耐受力者則容易陷入驚慌或行為異常。
•相關概念:與“挫折承受力”密切相關,表現為個體在困境中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能力。

二、生理層面

•定義:生物體在不利環境(如極端氣候、疾病)中生存或生長的能力。例如,某些農作物對高溫的適應性差異。
•應用場景:在生物學中常用于描述物種抗逆性,如害蟲對農藥的耐受性增強。

補充說明

耐受力與“耐力”不同:後者側重長時間持續活動的體力或意志力(如長跑),而耐受力更強調對壓力或逆境的適應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研究案例,中的具體實驗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戢百枝枝别國不羁攙落騁辔侈禦愁蹙蹙觸感搗衣石點頭咂嘴端的多肽發言權撫悅耕莘苟安一隅龜冷搘床骨突河宗黃金珰悔恨交加活業堅信兼赢解悶劫争金檢舊齒踡嵼據實賴耶獵靴孟叟名不虛立鬧慌恰貼青莖癯露屈盤軟骨三回五解身瑞使不着失禮時力失明首級受職鼠技蜀素死得其所跳兔讬意往體蔚起謂項無時無刻相料校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