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洞的意思、碧洞的詳細解釋
碧洞的解釋
(1).石洞。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丹溪碧洞,吐納虹霓。”
(2).指道觀。 唐 錢起 《仲春晚尋覆釜山》詩:“碧洞志忘歸,紫芝行可搴。”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仙道·道院》:“清觀、紫宮、銀宮、金闕、丹房、碧洞、丹臺,《白六帖》:‘皆道觀也。’”
詞語分解
- 碧的解釋 碧 ì 青綠色的玉石:碧玉。 青綠色:碧綠。金碧輝煌。碧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洞的解釋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徹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說數字時用來代替零。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碧洞”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古典文獻和詩詞用例可詳細解釋如下:
-
自然景觀意義上的“石洞”
指青翠或幽深的山洞,常用來描繪自然山水中的洞穴景觀。例如:
- 唐代王勃在《九成宮頌》序中寫道:“丹溪碧洞,吐納虹霓”,形容碧綠山洞與溪流交相輝映的自然奇觀。
- 宋代方信孺《西江月》中“碧洞青崖著雨”一句,亦通過“碧洞”強化雨後山澗的清新意境。
-
道教文化中的“道觀”
代指道教修行場所,因道教崇尚自然,道觀多建于山林洞壑之間,故以“碧洞”隱喻清修之地。例如:
- 唐代錢起《仲春晚尋覆釜山》詩雲:“碧洞志忘歸,紫芝行可搴”,将“碧洞”與采仙草(紫芝)關聯,體現道觀的神秘色彩。
- 清代《事物異名錄》明确記載“碧洞”為道觀别稱,與“丹房”“紫宮”等并列。
文學意境:該詞在詩詞中常營造兩種氛圍——或表現山水空靈之美(如李峤“自然碧洞窺仙境”),或烘托隱逸修道之境(如黃機“松間碧洞,鹿養新茸”),體現了漢語詞彙“一詞多境”的文化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碧洞(bì d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拆分部首可以分為“玉”和“水”,分别表示玉石和水。根據筆畫的拆分,可以看出碧洞共有12畫。這個詞語的來源與自然景觀有關。在古代,人們用“碧洞”來形容在山谷中的清澈而幽靜的泉水或湖泊。它是由青石所壘成的洞口,洞内亦是清澈見底。在繁體字中,碧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但沒有改變詞義。下面給出一個例句:每當我走近碧洞,都能感受到它純淨的美。
組詞:碧洞并沒有太多的可以與之組詞的詞彙,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詞語。
近義詞:仙境、瑤池、清泉
反義詞:渾濁、污濁、混沌
希望這些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