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梁的意思、浮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梁的解釋

(1).即浮橋。《方言》第九:“艁舟謂之浮梁。” 郭璞 注:“即今浮橋。”《文選·潘嶽<閑居賦>》:“浮梁黝以徑度, 靈臺 傑其高峙。”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即今浮橋。”《舊唐書·哀帝紀》:“ 楊師厚 於 襄州 西六十裡 陰谷 江口伐竹木以為浮梁。” 清 顧炎武 《蒲州西門外鐵牛唐時所造以系浮橋在今河西徙十馀裡矣》詩:“ 唐 代浮梁處,遺牛制尚新。”參見“ 浮橋 ”。

(2).不良。 清 楊懋建 《帝城花樣·秋芙傳》:“浮梁子弟,靡然從風,一倡百和,幾有若狂之歎。”原注:“ 宋 人小説謂無良曰浮梁。”

(3).舊縣名。屬 江西省 。 漢 鄱陽縣 地, 唐 武德 四年,析置 新平縣 , 天寶 元年改名 浮梁 , 明 清 皆屬 饒州府 。1960年并入 景德鎮市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 浮梁 買茶去。”後以浮梁借指商人。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成自題》:“過眼飄零隨敗絮,傷心老大嫁浮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梁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如下:

一、橋梁建築術語

浮梁在古代文獻中特指“浮橋”,即用舟船或浮筒連接而成的臨時性橋梁。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浮梁最早見于《舊唐書·吐蕃傳》,描述唐蕃交戰時“聯舟為浮梁以濟師”。這種結構常見于軍事或交通要道,如宋代《營造法式》中詳述了浮梁的搭建技術,體現古代工程智慧。

二、江西省曆史地名

浮梁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始于唐代(公元621年),因“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得名。據《中國地名語源辭典》考證,其治所位于今景德鎮市浮梁縣,屬長江流域鄱陽湖生态區。該地以陶瓷文化聞名,《新唐書·地理志》載:“浮梁茶具、瓷器,天下皆市”。現保存有浮梁古縣衙(始建于清朝),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文學意象延伸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佐證了唐代浮梁作為茶葉集散地的經濟地位。這一典故被收錄于《全唐詩》及《中國文學史》教材,成為研究唐宋商貿的重要文本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浮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浮橋(臨時橋梁)
    指用船、筏或浮筒搭建的臨時水上通道。該用法最早見于《方言》記載,郭璞注為“即今浮橋”。唐代文獻如《舊唐書》也多次提及軍事用途的浮梁搭建。

  2. 曆史地名(今屬江西)
    原為唐代設立的縣(天寶元年更名),1960年并入景德鎮市。白居易《琵琶行》中“前月浮梁買茶去”即指此地,因唐代浮梁是茶葉集散中心,後引申代指商人群體。

  3. 特殊引申義

    • 不良:清代筆記《帝城花樣》注引宋人小說,稱“浮梁”有“無良”之意,但此用法罕見。
    • 情緒不穩定(存疑):部分現代詞典提及該成語化用法,但未見于古籍權威記載,可能為現代衍生義。

文學典故示例
《琵琶行》的“浮梁買茶”成為經典意象,如清代二石生《十洲春語》用“老大嫁浮梁”暗喻商人婦的命運。

建議通過權威古籍或地方志查閱更完整的曆史沿革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撥落蔔尹采地廁飾程敬車幰車轍愁窘仇外地隣頂受肥茂飛潛動植忿疾幹風祼将寒生函托何郎衡撃鶴仗黃冊蝗螟惠然活落降嫔進門女婿進圍狙狙儁逸扣舷快刀斬亂麻狼突豕竄老潑狗遼視詈獵師而哭虎陋規麻衰美酒麪條魚母音瓢堂丕崇頻煩屏風兒頻譜七輪扇氣密艙清眇曲故燃石三友生眼神縣熟糞屯沴萬刼不複緼黂響雷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