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钤的意思、韬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钤的解釋

(1).古代兵書《六韬》《玉钤篇》的并稱。後因以泛指兵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趙蕤 者, 梓州 鹽亭縣 人也,博學韜鈐,長於經世。”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氣力,而不習韜鈐。”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谳》:“一班兒曉夜習韜鈐,磨新劍,著先鞭,估量着直搗到 長山 、 黑水 邊。”

(2).借指用兵謀略。 唐 張說 《将赴朔方軍應制》詩:“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當事書》:“ 湘 軍、 淮 軍夙稱勁旅,統兵大員皆身經百戰之名将,久嫺行陣,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凡縉紳之家,韜鈐之族……概無誅求,以示寬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韬钤”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āo qiá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義
    指古代兵書《六韬》和《玉钤篇》的合稱。這兩部典籍被視為軍事理論的重要著作,後逐漸成為兵書的代稱。

  2. 引申義

    • 用兵謀略:如唐代張說詩句“韬钤用老臣”,即指運用軍事策略。
    • 代指武将:因兵書與軍事相關,也借以指代擅長軍事的将領。
  3. 字義解析

    • 韬:原指弓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如“韬光養晦”)或謀略(如“韬略”)。
    • 钤:本義為印章或鎖具,後延伸指兵法要領。

示例用法:
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提到“博學韬钤”,即稱贊某人精通兵法謀略。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韬钤》的意思

《韬钤》(tāo qián)是一種古代文官封職的名稱,意為隱藏智慧和才能的人。這個詞在古代的朝廷中,用來指代那些具有出色智慧和見識的人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韬钤》的拆分部首是钅和韋,其中钅表示與金相關的意義,韋表示與織布相關的意義。根據字典記載,它的總筆畫數是18畫。

來源與繁體

《韬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文化。在古代,朝廷為了選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會設立一些特殊的職位稱號,以表彰其才能和智慧。《韬钤》這個詞就是其中之一。

在繁體字中,韬钤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韬钤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和筆畫有微妙的變化。具體而言,字形上可能有些許差别,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并無太大差異。

例句

1. 他受到了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韬钤之職。

2. 這位官員的能力非常強,堪稱是一位真正的韬钤。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高韬(gāo tāo,意為高人才智)、人钤(rén qián,意為有才華的人)。

近義詞:寶印(bǎo yìn,意為重要的印信)。

反義詞:庸才(yōng cái,意為沒有才能的平庸之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