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弭服的意思、弭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弭服的解釋

順服。《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冀 殷 既合, 滄 、 瀛 、 幽 、 定 自然弭服,唯 劉誕 黠 胡 或當乖拒,然非明公之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弭服(mǐ fú)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字本源和古典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一、字義溯源

  1. 弭:《說文解字》釋為"弓無緣,可以解辔紛者",本指末端無裝飾的弓,引申為"止息、消除"之意,如《左傳》"弭兵以召諸侯"(停止戰争)。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平息、服從"等7種引申義。
  2. 服:甲骨文象雙手捧盤獻祭狀,《爾雅》訓"事也",本含"順從、承擔"之義。後衍生出衣服(名詞)、穿戴(動詞)、信服(心理動詞)三類語義場,如《論語》"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二、複合詞解析 "弭服"屬并列結構複合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匈奴服匿,外夷弭服",結合上下文可解作"平息歸順"。現代《辭源》釋為"平息而順從",多用于描述武力威懾後的臣服狀态,如軍事文獻中"弭服邊患"的表述。

三、語用特征 該詞多現于政論、史傳類文本,具書面語體色彩。現代使用頻率較低,《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收錄,但在《軍事大辭典》等專科辭書中仍作為曆史詞彙保留。其近義詞包括"臣服""降服",反義詞則有"叛亂""悖逆"等。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版;《辭源》第三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版)

網絡擴展解釋

“弭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弭服(拼音:mǐ fú)意為順服、服從,常用于描述地域或群體對權威的歸順。其核心語義是“平息矛盾後自然産生的順從狀态”。


二、字義解析

  1. 弭:本義為“平息、消除”,如“弭兵”(平息戰争);引申為“安撫、使順服”。
  2. 服:既有“服從”之意(如“心悅誠服”),也有“使服從”的動詞用法。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消除矛盾或施加影響達成順從結果。

三、文獻例證

《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記載:“冀殷既合,滄、瀛、幽、定自然弭服”,意為冀州、殷州聯合後,滄、瀛等四州自然歸順,僅剩劉誕部可能反抗,但不足為懼。


四、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表述,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涉及古代政治、軍事關系的文本中。


五、相關詞彙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了解其演變及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崇德報功促死促滅大弟贉卷棟楹頓軍堕甑不顧發倦佛國扶颠持危扶木腐語改途易轍幹橹鲠峭歌響光統關系說鼓吹手貴德矽膠憨勁纥纥鶴虱谏士角試借徣桀然計過自訟旌别稷牛金轝唧筒穬麥困滞麥克眀叡黏涎子逆網培養費楩楓樸儒敲冰戛玉齊截截婘戀鵲潢寶扛讓爵讓責肉案弱蔕審批權石铓衰晚肅澹貪忌逃河頭錢頹魄拖玉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