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颠持危的意思、扶颠持危的詳細解釋
扶颠持危的解釋
颠:倒,傾倒;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颠危的局面。
詞語分解
- 扶颠的解釋 扶持危局。語本《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後漢書·祭祀志下》“語在《章紀》” 劉昭 注引《東觀書》:“ 章帝 初即位,賜 東平王 蒼 書曰:‘……公卿議駁,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
- 持危的解釋 扶持危局。《禮記·中庸》:“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瘞夭追 潘嶽 ,持危覓 鄧林 。”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
專業解析
“扶颠持危”是由“扶危持颠”演變而來的四字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在危難時刻扶持他人或國家,幫助其脫離困境。這一表述融合了“扶”與“持”兩個動作,分别對應“救助”和“支撐”之意,“颠”指傾倒失衡,“危”則強調險峻處境,整體傳遞出在動蕩局勢中提供穩定力量的内涵。
該短語可溯源至儒家經典《論語·季氏》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治國理念,後經宋代朱熹《論語集注》闡釋為“扶持危傾”的倫理責任。其語法結構為聯合式動詞短語,常用于描述對個人、群體或國家的緊急救助行為,例如:“地震救援團隊扶颠持危,為災區重建注入希望。”
在權威性溯源方面,《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456頁将其列為典故性短語,釋義為“挽救危局,扶持傾覆”;《中國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則強調其蘊含“見義勇為的社會擔當”。現代使用中,該短語多出現于政論文章、曆史評述等語境,體現對責任意識的呼籲。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成語“扶颠持危”的詳細解釋:
1.拼音與釋義
- 拼音:fú diān chí wēi(标準四聲)
- 字義:“颠”指傾倒、颠覆;“持”指把握、掌控;“危”即危險、危局。整體意為在局勢動蕩或危機中力挽狂瀾,扭轉危局,強調對重大危機的掌控和挽救能力。
2.出處與背景
- 典故來源:出自宋代秦觀的《賀孫中丞啟》,原文為:“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緻遠任重。”
- 背景:用于贊譽孫中丞(官職名)具備挽救國家危難、擔當重任的才能。
3.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挽救時局、掌控危機的行為或人物。
- 適用場景: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如評價曆史人物、褒揚領導力等。例如:“諸葛亮在蜀漢危難之際,可謂扶颠持危。”
4.近義與關聯成語
- 近義詞:扶危持颠(注意字序不同,出自唐代杜光庭《虬髯客傳》,意義相近)
- 延伸表達:常與“力挽狂瀾”“砥柱中流”等詞連用,強化對危局的掌控力。
5.例句參考
- 例1:“面對經濟危機,他提出改革方案,扶颠持危,使企業轉危為安。”
- 例2(古籍引用):“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
提示: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用法,可查閱宋代文獻或成語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翺師八股鼻鼽怖畏出世作單凳子電鞭典重調柔洞觀妨害飯後鐘分庭伉禮弗及符婁高贊根據地拐彎貫顊鶴骨松姿合瞑和淑簡孚詃略嚼口襟連謹閲卷旗息鼓巨鹿之戰均籴夔襄陵窘明月入懷謬容母服女童攀升品酒鋪面房遷藏俏醋奇薄輕鴻輕口輕袅袅然然容乞譱祥適從蜀箑司馬中逃戶塗炭生靈王風王鲔衛星毋乃誤人子弟遐隔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