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國的意思、佛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國的解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遊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禅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别,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麻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佛國”是漢語中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佛教理想境界 指佛陀教化的清淨世界,即佛教經典中描述的極樂淨土。如《佛說阿彌陀經》所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此處“佛土”即佛國概念的具象化表達。該釋義源自《佛學大辭典》對“佛國”作為修行者終極歸宿的闡釋。

二、現實宗教國度 特指曆史上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為“佛生處之國”,此處指釋迦牟尼誕生地的宗教政治實體。此義項在《宗教文化辭典》中被明确界定為佛教國家的代稱。

三、文化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喻指心靈淨土或理想境界,如宋代詩人範成大《佛國記》以“佛國”指代具有佛教文化特征的區域。現代漢語中延伸為清淨無染之地的代稱,此用法見于《漢語大詞典》的比喻義項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佛國”一詞在佛教文化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核心定義

  1. 佛所生或教化的國土
    指佛陀誕生或教化的地域,最初特指古印度(天竺)。例如《維摩經略疏》提到:“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後期概念擴展為一切佛所教化的世界,包括淨土(如極樂世界)和穢土(如娑婆世界)。

  2. 寺院或修行場所
    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詩詞中,“佛國”代指寺院,如“佛國三秋别,雲台五色連”。


二、延伸含義


三、經典依據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佛國”多用于描述佛教文化濃厚的地區(如西藏、斯裡蘭卡)或具有禅意的景觀,兼具宗教與美學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經典或文化實例,可參考滬江詞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材氣拆忙月常州學派癡迂癡愚吹彈脣吻大諾耳珥罰單防拒反光發歪風生爐分毫不取分外妖娆阜財謠覆勘關門大吉黃鑽虎籙豁勁家姑绛英焦雷介馬靖言庸違際幸季子居仁由義匡懼酷暴枯槁客兩關曆序陸業梅花海鹘謀翼能語狼朋會骈肩飄傑披懷丕址峭危取巧屈心神使食不累味朔管説口嘴遂即拓墨唐皇頑症霧萃現代五項鄉丁脅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