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嚴平易。 清 龔自珍 《徐尚書<代言集>序》:“謹讀二公之文,規矩肅澹,學副厥遇。”
“肅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文獻引用及相關解釋綜合理解:
清代龔自珍在《徐尚書<代言集>序》中提到:“謹讀二公之文,規矩肅澹,學副厥遇。”,此處“肅澹”用于評價文章風格,既強調結構嚴謹(規矩),又體現平易流暢(澹)的特點。
適用于描述文學創作、藝術風格或人物品性,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澹”的其他讀音(如“tán”)或引申義,可參考《說文解字》等典籍。
《肅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清靜甯逸,指内心淡泊甯靜、不為外界所動搖的境界。它由部首⺼(肉)和⼟(土)組成,總共有14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大司農》: “素斂資肅澹,必宜孝敬,無佞邪言。”在古代文獻中,肅澹常常與謙和寬容、淡泊名利、修身養性等概念相提并論。
在繁體字中,肅澹的寫法是肅澹。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多種變體。在《說文解字》中,肅澹的寫法為“肅”(肉)+“緊”(絞絲)的合體字。在《康熙字典》中,肅澹的寫法為“肅”(肉)+“谷”(田)+“水”。這些寫法雖然有所不同,但都傳達着内心安靜平和、離塵脫俗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心态非常肅澹,不會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
2. 要追求真正的幸福,我們需要學會肅澹忍耐。
一些與肅澹相關的組詞有:
肅然、肅穆、肅立、澹然、澹定、澹澹等。
與肅澹意義相近的詞有:冷靜、安靜、淡泊、甯靜、恬淡等。
與肅澹意義相反的詞有:浮躁、繁忙、紛擾、焦慮、煩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