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跛躄的意思、跛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跛躄的解釋

亦作“ 跛躃 ”。1.兩足不能行。《禮記·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孔穎達 疏:“跛躃謂足不能行。” 陸德明 釋文:“躄,兩足不能行也。” 漢 焦贛 《易林·井之蒙》:“跛躃難步,遲不及舍。” 宋 朱熹 《行宮便殿奏劄二》:“何必使之勉彊盲聾、扶曳、跛躄,以污近侍之列而為盛世之羞哉!”《醒世姻緣傳》第三七回:“愚夫擇配論田莊,計量牛羊合囷倉;那怕喑聾兼跛躄,隻圖首飾與衣裳。”

(2).比喻困頓,無所作為。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羞殺我老馬虺隤,那盜狗共鳴雞,都碌碌因人跛躄。” 明 張居正 《贈國子馬生行》:“鵾鵬跛躃風塵中,驊騮伏櫪鹽車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跛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拼音與基本含義

2.詳細解釋

3.使用場景

4.相關文獻與異體字

“跛躄”既描述身體殘疾,也象征人生困頓。其讀音以“bǒ bì”為主流,部分文獻存在異體字或引申用法。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禮記》《醒世姻緣傳》等原著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跛躄》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行走時出現跛行或踉跄的症狀。根據部首拆分,它的左邊部首是“足”字旁,右邊部首是“欠”字旁。根據筆畫來看,它一共有十二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跛躄」。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保留着“足”字旁和“欠”字旁的結構。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因為意外事故而跛躄了。 2. 老人年紀大了,開始變得跛躄起來。 3. 他雙腿跛躄地向前走去。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跛行、跛足、跛手跛腳等。 一些近義詞可以是:瘸、踉跄、一瘸一拐等。 反義詞可以是:健步如飛、輕盈地走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