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的意思、老而不死的詳細解釋
老而不死的解釋
見“ 老而不死是為賊 ”。
詞語分解
- 老的解釋 老 ǎ 年紀大,時間長,有經驗,陳舊的:老當益壯。老朋友。老練。老化。少年老成。老馬識途。 對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吳老。老人家。老大爺。 極,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攜幼。老有所為(唅
- 死的解釋 死 ǐ 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死亡。死訊。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離死别。死有餘辜。 不顧生命:死志(犧牲生命的決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戰。 固執,堅持到底:死心塌地。死賣力氣。 無
專業解析
“老而不死”是現代漢語中具有特殊情感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該詞源自《論語·憲問》“老而不死是為賊”,原指年長卻無德行的負面評價(來源:《漢語大詞典》)。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為“以賊害仁義,故稱賊也”,強化了道德批判内涵(來源:國學大師《四書》注釋庫)。
二、現代語義分層
- 本義:字面指人年老卻未自然死亡,屬中性描述(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引申義:含責備意味,多用于:
- 批判德不配位的年長者
- 戲谑熟人間不合時宜的言行
- 文學創作中的反諷修辭(來源: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
三、結構解析
并列式複合結構:“老”與“不死”通過轉折連詞“而”構成語義對立,突顯違背自然規律或社會期待的矛盾性(來源:漢典網構詞法分析)。
四、使用場景
- 口語交際:多含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
- 文學作品:用于塑造人物或表達批判立場
- 學術讨論:涉及年齡歧視等社會議題時作為分析對象(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語言學》研究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老而不死”是漢語成語,源自《論語·憲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lǎo ér bù sǐ
- 本義:孔子批評舊友原壤年老無德、行為失禮的話。
- 引申義:後泛指年老卻對社會無益或拖累後輩的人。
二、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
《論語·憲問》記載,原壤(孔子舊友)母親去世時仍嬉笑唱歌,孔子斥責他:“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并用手杖敲打其小腿。
- 典故意義:強調人若一生無德無行,年老反而成為禍害。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貶義語境。
- 示例:
- 元代《盆兒鬼》:“你道俺老而不死是為賊,俺若不死成何濟。”
- 現代用法:“賣國狗賊李登輝,老而不死心也累。”
四、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老而不死是為賊(更完整的原句)。
- 注意: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對普通老年人造成冒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搜狗百科、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公白龍臛曹牟顫兒哆嗦場次稱贊創殘出版所除掉翠蓮國盜視大衫雕巧斷頭鬼肺火飛蓬墳墩公爹諕死懷衽回授見證嬌寒嬌懶積垢禁地濟師糾綏科抄朗儁牢切麗箭馬到成功内弟撚船牛蓑盤賣缥清千年蔡寝侻驅逐令肉肌軟擡瑞鶴仙山眉眚禮生死存亡失歡庶類疏孽熟卧松口隨摺聽淫詑謾頑鑛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