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牒的意思、秘牒的詳細解釋
秘牒的解釋
秘要的冊籍。 唐 李峤 《攀龍台碑》:“凡三十卷,名曰《古今兵要》,制高 秦 肆,事軼 魯 門,可以刻祕牒而升廟堂,可以藏名山而懸日月。”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藏書》:“ 司馬 家書目尤多祕牒,有 東坡先生 《論語解》鈔本四卷。”
詞語分解
- 秘的解釋 秘 ì 不公開的,不讓大家知道的:秘密。秘藏(俷 )。秘方。秘訣。秘計。秘史。神秘。奧秘。 保守秘密:秘而不宣。 珍貴罕見:秘本。秘籍。秘寶。秘府。 姓。 秘 ì 〔秘魯〕國名,在南美洲。 筆畫數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秘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ì dié,意為秘要的冊籍,通常指古代重要的典籍或機密文獻。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記載機密内容或重要知識的書籍、冊籍。
- 用途: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兵書、藏書等,如唐代李峤《攀龍台碑》中提到的《古今兵要》即屬此類。
2.曆史引證
- 唐代用例:李峤在《攀龍台碑》中記載:“可以刻秘牒而升廟堂,可以藏名山而懸日月”,說明秘牒可用于官方典藏或傳世。
- 明代用例:顧起元《客座贅語·藏書》提到“司馬家書目尤多秘牒”,指司馬家族藏書包含珍貴典籍。
3.相關例句
- 宋代詩詞《送龍圖燕待制出守梓潼》中有“中天秘牒河龍負”,以“秘牒”比喻珍貴文獻。
4.現代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學術或文學場景,特指古代機密、珍稀的典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攀龍台碑》《客座贅語》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秘牒的意思
秘牒是指秘密書信或私密文件,通常用于傳遞機密或重要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秘牒的部首是禾,分别包含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秘牒源自于古代的文獻記錄,它在漢字的發展中逐漸形成,并作為一種重要的文書形式傳承下來。繁體字中的秘牒為「祕牒」。
古時候漢字寫法
秘牒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用的字形為「祕牒」。
例句
他通過秘牒将重要消息送到了目的地。
組詞
秘密、文件、機密、信函、書信。
近義詞
密件、機密文件、保密文件。
反義詞
*********、公共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