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損失。《宋史·食貨志下八》:“三者惟保貸法行之久,負失益多。”
“負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負失”指遭受損失或失去某種東西,由“負”(遭受)和“失”(損失)組合而成,強調因某種原因導緻的損失結果。
2. 詳細解析
3. 文獻例證
《宋史·食貨志下八》記載:“三者惟保貸法行之久,負失益多。” 此句指長期推行保貸法反而導緻損失增加,體現了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實際用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使用建議
現代語境中,“負失”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口語中更常用“損失”。例如:“投資決策失誤導緻公司負失嚴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宋史》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負失》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指代承受損失或失去某種東西的情況。負指承擔或遭受,失指失去或喪失。
《負失》由“貝”和“十”兩個部首組成。貝是貝殼的意思,也可以代表財富。十表示數目或程度。這個詞的筆畫數目是6畫。
《負失》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簡化字形成之前,它的繁體寫法是「負失」。
《負失》的繁體寫法是「負失」。
在古時候,漢字「負失」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由「貝」和「失」兩個字組成,其中「貝」表示貝殼,「失」表示失去。這種寫法強調了失去貝殼所帶來的損失。
1. 在這次************中,他負失了一條腿。
2. 經營不善導緻企業負失慘重。
1. 負重:承受較重的負擔。
2. 失誤:犯錯或失去機會。
3. 敗壞:破壞或使變壞。
1. 損失:失去或減少某種東西。
2. 喪失:失去或失去某種身體或精神上的能力。
1. 獲得:得到或獲勝。
2. 赢利:獲得經濟利益或收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