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箝語的意思、箝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箝語的解釋

禁止人們相互交談。指控制言論。《漢書·異姓諸侯王表》:“ 秦 既稱帝……堕城銷刃,箝語燒書。”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禁民聚語,畏其謗己。箝,緘也。箝與鉗同。’ 晉灼 曰:‘ 許慎 雲:“箝,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箝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背景及文獻記載進行詳細解析:

1.基本詞義

“箝語”指通過強制手段禁止人們相互交談,以達到控制言論的目的。其中“箝”通“鉗”,本義為夾住、緊閉(),引申為壓制或限制;“語”即言語,合起來表示對言論的鉗制()。

2.曆史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堕城銷刃,箝語燒書。”。這裡描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鞏固統治采取的一系列高壓政策,包括銷毀兵器、焚毀書籍,以及通過“箝語”禁止民間自由議論,防止民衆批評朝政。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詞彙與近義詞

5.字形與演變

“箝”為竹字頭,原指竹制夾具,後衍生出“控制”之義()。其異體字“鉗”更常見,兩者在“限制”義項上通用。

“箝語”是兼具曆史性與批判性的詞彙,常用于描述專制統治下的言論壓迫,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箝語的意思

箝語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語言被禁止或限制的狀态。它源自于古代文書寫作時的一種技巧,通過用箝夾把文字夾在竹簡或木闆上,以防止文字被篡改。由此引申出箝語一詞,指的是言辭受到控制或壓制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箝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竹(⺮)和言(讠)。竹部表示與竹木有關的事物,讠部則表示與言辭、語言有關的事物。箝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箝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這篇古代文獻中。在繁體字中,箝語的寫法為「箝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箝語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體字寫作「躭語」,其中的「躭」表示用箝夾夾住。這種寫法形象地表達了箝語的含義。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媒體受到了嚴格的箝語。

2. 他深受箝語之苦,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言語、默語、悄語、受限言論

近義詞:言辭禁锢、言辭約束、言辭限制

反義詞:暢談、自由言論、開放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