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愛的意思、博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愛的解釋

[love for humanity;fraternity;brotherhood] 廣泛地愛一切人,特别是對朋友或同胞的愛;兼愛

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詳細解釋

謂廣泛地愛一切人。《孝經·三才章》:“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三國 魏 曹植 《當欲遊南山行》:“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 宋 歐陽修 《乞出表》之二:“臣聞愚誠雖微而苟至,可以動天;大仁博愛而無私,未嘗違物。” ********* 《軍人精神教育》:“博愛雲者,為公愛而非私愛,即如‘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博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博愛”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廣泛、平等地關愛所有人,強調無私與普遍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廣泛性與平等性
    博愛指對全人類無差别、無等級的關愛,強調“愛他人如愛己”。例如《孝經》提到“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體現通過廣泛關愛實現社會和諧。

  2. 核心内涵
    包含責任感、尊重與理解他人,并緻力于提升他人福祉。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将其定義為“對所有人的責任感與關心”。


二、特點與表現

  1. 無獨占性
    博愛不局限于特定對象,而是平等對待所有人,基于人類本質的共性而非外在條件(如才能、地位)。

  2. 文化差異

    • 西方: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期(如法國《人權宣言》)将博愛作為核心價值。
    • 中國:傳統觀念中存在“等差之愛”(先愛親人,再推及他人),但孫中山等人物在革命中倡導博愛思想。

三、哲學與社會意義

  1. 儒家與墨家思想
    儒家強調“仁愛”,墨家主張“兼愛”,均與博愛有相通之處。例如歐陽修提到“大仁博愛而無私”。

  2. 現代價值
    博愛倡導超越個人利益,關注社會公平與人類共同福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倫理基礎。


四、相關引用與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孝經》《愛的藝術》等文獻,或查看搜索來源中的、2、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好的,下面是關于《博愛》的信息:

博愛

博愛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廣泛而無私地愛護他人。下面是詞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十(shí)

筆畫數:23(二十三)

博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博愛的寫法為「博愛」。

古代漢字寫法中,「博愛」的一種常見寫法是「蔔愛」,其中「蔔」是博的舊字形。這種寫法突出了博愛所需的智慧和預見性。

以下是一些關于博愛的例句:

1.他以博愛之心,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2.博愛是一個美好的品質,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博愛心、博愛精神、博愛事業

近義詞:仁愛、慈愛、關愛

反義詞:自私、冷漠、狹隘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