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齋日的意思、十齋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齋日的解釋

佛教語。謂每月持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經·如來贊歎品》:“復次 普廣 ,若未來世衆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徧,東西南北百由旬内,無諸災難。” 唐 高祖 《禁行刑屠6*殺诏》:“自今以後,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6*殺。”亦省作“ 十齋 ”。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之一:“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身年五十一歲了,又奉十齋,怎敢説謊?” 清 汪價 《三侬贅人廣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齋、打葉子為名流雅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齋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十齋日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每月特定的十天持齋修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十齋日源于《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教信徒每月持齋素食、禁止屠宰的十天。其核心目的是通過齋戒減少罪業、積累功德,尤其在漢傳佛教中廣為流傳。

二、具體日期與依據

每月農曆的以下十日為十齋日:

三、宗教意義與實踐

  1. 消罪增福:佛教認為此十日是“結罪定業”之日,持齋誦經可減輕罪業。
  2. 修行方式:包括素食、禁屠宰、誦經(如《地藏經》)、禮佛等。
  3. 方便法門:特别適合因生活忙碌難以長期修行者,通過十日集中修持積累善業。

四、曆史背景

唐代已将此習俗制度化,唐高祖曾下诏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與屠殺,體現了佛教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五、注意事項

如需了解具體修行方法或經典依據,可參考《地藏菩薩本願經》原文或相關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齋日》的意思

《十齋日》又稱為“齋日”或“素日”,指的是*********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在特定日子進行的戒律、禁欲和修行的日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齋日》的拆分為:十(十字旁部首)+ 斤(刀斤旁部首)+ 日(日字旁部首)。共計9畫。

《十齋日》的來源

《十齋日》這個詞最早見于宋代的佛教經典中,用以指代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後來,根據佛教戒律制定,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至十五期間也成為齋戒期,故将這段時間稱為《十齋日》。

《十齋日》的繁體

《十齋日》的繁體字為「十齋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有變化,但《十齋日》一詞的字形比較穩定,與現代基本無大差異。

《十齋日》的例句

1. *********們每逢《十齋日》都會減少口福,修行于佛前。

2. 請假的理由是為了慶祝《十齋日》。

組詞

齋壇、齋戒、齋心、齋戒期、齋戒日

近義詞

素日、戒日、齋月

反義詞

肉日、嬉日、非齋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