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每月持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經·如來贊歎品》:“復次 普廣 ,若未來世衆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徧,東西南北百由旬内,無諸災難。” 唐 高祖 《禁行刑屠6*殺诏》:“自今以後,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6*殺。”亦省作“ 十齋 ”。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之一:“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身年五十一歲了,又奉十齋,怎敢説謊?” 清 汪價 《三侬贅人廣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齋、打葉子為名流雅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齋日漢語 快速查詢。
十齋日是中國佛教文化中的重要齋戒習俗,指每月固定的十天持齋修善,以積累功德、淨化身心。根據佛教傳統,這十日分别為農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小月則為廿七至廿九)。
其内涵包含三個層面:
該習俗至今仍見于漢傳佛教寺院及民間信仰中,相關儀軌在《中國佛教儀軌制度》等學術著作中有系統論述。
十齋日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每月特定的十天持齋修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齋日源于《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教信徒每月持齋素食、禁止屠宰的十天。其核心目的是通過齋戒減少罪業、積累功德,尤其在漢傳佛教中廣為流傳。
每月農曆的以下十日為十齋日:
唐代已将此習俗制度化,唐高祖曾下诏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與屠殺,體現了佛教對古代社會的影響。
如需了解具體修行方法或經典依據,可參考《地藏菩薩本願經》原文或相關佛教典籍。
報狀辨具避宼毖慎廁賤朝成暮遍宸駕齒胄樗蒱爨煙怠肆調品放志浮根伏枕給驿官裡古琴寒人鴻鴈黃池昏鄙昏蹶尖細伎樂靜躬驚惶萬狀就駕六出公露臉呂宋煙蓩蓩沕潏内丁凄哀禽滅軟剌答三嚴撒呓掙商奄之變尚子擅勢山彎蜃灰十八變使傳逝将去汝石犝試習水分書數飧瀉陶甓五方險徼弦筈鮮曜俠少夏徵習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