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折的意思、頹折的詳細解釋
頹折的解釋
猶頹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那 白氏 時時勸解道:‘大丈夫功名終有際會,何若頽折如此!’”
詞語分解
- 頹的解釋 頹 (頽) í 崩壞,倒塌:頹壞。頹圮。頹垣斷壁。 消沉,委靡:頹萎。頹喪。頹靡。頹唐。 敗壞:衰頹。頹敗。頹景。頹朽。 水向下流:泣涕如頹。 滅亡:“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恭順的樣子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專業解析
"頹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頹”和“折”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核心含義:
- “頹”:本義指倒塌、崩壞、衰敗。引申為精神萎靡、消沉。
- “折”:本義指折斷、彎曲。引申為挫折、損失、屈服。
- “頹折”:結合兩字,其核心意思是指(事物)衰敗、倒塌、折斷 的狀态或過程。常用于形容具體物體的損毀(如草木、建築),或抽象事物的衰落(如精神、氣節、事業)。它強調的是一種由盛轉衰、遭受破壞而變得殘缺不全或失去原有形态/活力的狀态。
-
具體釋義與用法:
- 形容具體物體的損毀:
- 指草木枯萎、凋零、被風雨摧折。例如:形容秋日草木衰敗凋零的景象。
- 指建築物等傾塌、斷裂。例如:形容斷壁殘垣、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房屋。
- 形容抽象事物的衰落:
- 指精神萎靡、意志消沉、銳氣受挫。例如:形容人遭受打擊後一蹶不振的狀态。
- 指事業、家道等由盛轉衰、破敗沒落。例如:形容家族或事業的衰敗。
- 指氣節、操守等受挫或喪失。例如:形容在壓力下屈服、喪失原則(此用法相對較少,更常用“摧折”)。
-
字源與引申分析:
- “頹”字,《說文解字》釋為“秃皃”(秃的樣子),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物之秃者皆曰頹”,進而發展出倒塌、衰敗之意。
- “折”字,《說文解字》釋為“斷也”,本義就是折斷。
- 因此,“頹折”一詞天然帶有衰敗、毀壞、斷裂 的意象,無論是物理上的還是精神層面的。
-
文學例證(增強權威性):
- 雖然“頹折”作為固定詞直接出現在經典中的例子不如“摧折”、“衰頹”等詞常見,但其意境在古詩文中常有體現。例如,杜甫詩中描繪戰亂後破敗景象的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其中蘊含的衰頹破敗之感,即可用“頹折”的意象來輔助理解。
“頹折”意指衰敗、倒塌、折斷。它描繪的是一種從完整、興盛的狀态走向破損、衰落、甚至斷裂的過程或結果,可用于形容具體物體的損毀(如草木凋零、建築傾塌),也可用于形容抽象事物的衰落(如精神萎靡、事業破敗)。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 查詢“頹”、“折”單字釋義及部分複合詞例證。(權威詞典,提供字詞本義及引申義)
-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 - 查詢“頹”、“折”的字源及古義。(字源學權威,增強解釋深度)
- 《全唐詩》(杜甫卷) - 例舉杜甫《春望》等詩作,體現衰頹意境。(經典文學作品,提供語境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頹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 頹折(tuí shé) 指人或事物處于衰敗、消沉的狀态,結合了“頹廢”和“挫折”的雙重含義,形容精神或士氣低落、失去活力。
2.詳細解釋
- 詞義核心:強調因挫折導緻的頹喪情緒,常見于描述個人遭遇失敗後的心理狀态,或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例如《醒世恒言》中的例句:“大丈夫功名終有際會,何若頽折如此!”(意為:大丈夫終有機會建功立業,何必如此頹喪?)。
- 情感色彩:帶有消極意味,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低迷狀态的感慨。
3.使用場景
- 個人情緒:如事業受挫、生活失意時的心理描寫。
- 事物狀态:如描述經濟、文化的衰落現象,或自然景觀的破敗(如“頹垣斷壁”)。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頹喪、消沉、萎靡、衰敗。
- 反義詞:振作、奮發、興盛、蓬勃。
5.補充說明
- 與“頹廢”的區别:頹廢更側重長期的精神萎靡,而頹折常強調因挫折導緻的短期消沉。
- 讀音注意:部分來源标注為“tuí zhé”,但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明确注音為“tuí shé”。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醒世恒言》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埃壒凹陷百足之蟲,至死不僵碧岑材物腸子打翻搗鬼大氣環流打秋風定禮多錢善賈鵝溪方徼偾發赙赗改革派拱繞狗尿苔花丑佳絕将順其美賤侮監壹寄留荊蓁疾甚酒腸九章衣縺縷連山眉了當零謝硫酸銅亂愦淪降駡吻煤赭夢蘭門舊難乎為情内史滂施抛拂碰瓷巧兒騎驢覓驢秦璧惹口舌入聲撒嬌撒癡三年不蜚色陣攝衰誓牧石撞四列太始推論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