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哀詩的意思、八哀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哀詩的解釋

詩歌篇名。指 唐 杜甫 傷悼 王思禮 、 李光弼 、 嚴武 、 汝陽王 李琎 、 李邕 、 蘇源明 、 鄭虔 、 張九齡 等八人所作五言古詩八首。 宋 蘇轼 《故李誠之待制六丈挽詞》:“凄涼《五君詠》,沉痛《八哀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哀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共八首,以哀悼八位逝去的賢士名臣。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詩體定義與創作背景

“八哀詩”屬悼亡詩範疇,特指杜甫為追念八位生平相交或敬仰的人物所作。創作于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時杜甫流寓夔州,感懷時局動蕩、賢才凋零,遂以詩抒懷。詩中人物包括李邕、張九齡、嚴武等名臣文士,兼具文學價值與曆史意義 。


二、核心内容與情感表達

  1. 哀賢臣,彰德業

    每首詩聚焦一位人物,詳述其生平功績、氣節風骨。如《贈司空王公思禮》頌揚王思禮平定安史之亂的忠勇,《故司徒李公光弼》則痛惜李光弼遭讒抑郁而終的悲劇,凸顯對賢能隕落的深切痛惜 。

  2. 寄興亡,諷時政

    杜甫借哀悼暗喻對朝政昏聩、人才遭棄的批判。如《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中“空馀老賓客,身上愧簪纓”,既悼嚴武,亦諷朝中無人繼其遺風 。


三、藝術特色與文學地位

  1. 以史入詩,詩史交融

    八首詩均以長篇鋪叙人物生平,融史筆于詩情,開創“傳記體悼亡詩”先河。清代學者浦起龍評:“《八哀》詩,史中帶贊,體大而思深”(《讀杜心解》) 。

  2. 沉郁頓挫,語言凝練

    杜甫以“沉郁頓挫”之風貫穿全組詩,如《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中“反為後輩亵,予實苦窮老”,以簡峻之語道盡世态炎涼 。


四、文學影響與後世評價

宋代黃庭堅稱《八哀詩》“風力猶在漢魏上”,明代謝榛《四溟詩話》則指出其“宏贍有餘而裁汰不足”,然公認其為杜甫“詩史”精神的重要體現。現代學者蕭滌非在《杜甫詩選注》中強調:“《八哀》不僅悼人,更在存一代正氣,補唐史之阙” 。


參考文獻來源:

  1. 仇兆鳌《杜詩詳注》(中華書局)
  2. 莫砺鋒《杜甫詩歌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
  5.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6. 陳贻焮《杜甫評傳》(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八哀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共八首,以哀悼八位曆史人物為主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八哀詩》是杜甫為追悼王思禮、李光弼、嚴武、李琎(汝陽王)、李邕、蘇源明、鄭虔、張九齡八人所作的組詩。這些人物多為唐代名臣、文士或武将,與杜甫生平有直接或間接關聯。

二、創作背景

  1. 時間:約創作于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時期。
  2. 意圖:既表達對逝者的哀思,也借人物生平反映安史之亂前後的曆史動蕩,暗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三、内容與人物

每首詩以一人為對象,通過生平事迹展現其功績與品格,例如:

四、藝術特色

  1. 現實主義手法:以史入詩,結合具體曆史事件(如潼關之潰、玄宗入蜀等),兼具文學與史料價值。
  2. 人物刻畫:通過“胸襟日沈靜,肅肅自有適”等細節,生動展現人物個性。
  3. 情感表達:既有對個體命運的悲憫(如“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也隱含對時代動蕩的反思。

五、後世評價

宋代蘇轼曾引用此組詩,稱“沉痛《八哀詩》”,可見其情感深度與曆史地位。清代學者則評價其為“詩史”典範,将個人哀思升華為時代縮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人物背景,可參考《杜詩詳注》等權威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柏成子高碑首不鲗溜長牓長詠城市氣候褫魂川嶽出藍導輪道同倒座兒丁栎懂事犢牧采薪犯愁蕃阜翻耕放世服務歌舞攻城掠地觀瞻珪贽環攻傢夥加席絜清禁柳就縛稽疑娟倩看果龛廟良裘兩庑豚淩虐龍星麥租夢家鳴絲明眼漢迺今辔兜貧悭入骨相思瑞命三十六字母掃盲曬圖捎信舌辨秫田素晖雖覆能複兔鈎網咖玮烨梧丘之魂祥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