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手的意思、散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手的解釋

亦稱“ 散手仗 ”。 隋 唐 時朝會儀衛之一。《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 世充 大怒,令散手執 君度 、 玄恕 ,批其耳數十。” 胡三省 注:“散手者,散手仗也。凡朝會之仗,三衛番上,分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衛為之。二曰親仗,以親衛為之。三曰勳仗,以勳衛為之。四曰翊仗,以翊衛為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親、勳、翊衛為之,服緋絁裲襠。繡野馬,列坐于東西廊下, 唐 謂之衙内五衛。 唐 蓋因 隋 制, 世充 亦因 隋 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武術技擊術語(核心含義)

散手又稱散打、斷手、實作,是中國武術對抗性技擊項目的總稱。其特點包括:

  1. 實戰性:不附加條件的徒手搏擊,綜合運用踢、打、摔等技法(、)。
  2. 訓練目标:檢驗拳術鍛煉成果,培養勇敢、機智等意志品質(、)。
  3. 規則體系:現代競技散手已發展出分級制度(十二級)和标準化比賽規則。

二、曆史軍事術語

隋唐時期指朝會儀衛的一種,稱為“散手仗”,屬宮廷護衛制度的一部分(、)。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其職能為執行特殊任務(如拘捕官員)。

三、引申含義

在成語中可比喻結束對抗狀态,如“散手”表示戰鬥或競争後雙方停止争鬥。太極拳領域則強調本能化實戰應用,主張脫離固定招式,以心靜膽正為要訣。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武術、曆史及文化延伸含義,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手的意思

散手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獨立拳術或無招無式的自由格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手的部首是手,分解為“扌”,拆分後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散手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李時中的兵書《辟雍丸訣》,用以指代民間拳擊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漸漸擴展為形容獨立自由的格鬥方式。

繁體

散手的繁體字為「散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散手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漢朝以前,散手的寫法為「{散手}」。

例句

他是一位出色的散手,擁有卓越的格鬥技巧。

組詞

散拳、散戲、散文、散漫

近義詞

自由搏擊、自由格鬥、狂拳

反義詞

固定拳法、套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