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附的意思、俛附的詳細解釋
俛附的解釋
屈從依附。《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五年》:“ 資忠 性伉直,不肯俛附,嘗於 遼 主前詆之。”
詞語分解
- 俛的解釋 俛 ǔ 同“俯”。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網絡擴展解釋
“俛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ǎn fù,其核心含義為“屈從依附”,多用于描述因壓力或利益而違背本心、順從他人或勢力的行為。以下是具體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在權勢、利益等外在因素影響下,被迫或主動放棄自身立場,表現出順從、依附的态度。
- 使用場景: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批評或描述人物性格與行為,帶有貶義色彩。
二、出處與例句
- 文獻例證: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五年》記載:“資忠性伉直,不肯俛附,嘗于遼主前诋之。”
(意為:資忠性格剛直,不願屈從依附,曾在遼國君主面前直言抨擊。)
此句通過人物性格對比,凸顯“俛附”的反面意義。
三、相關詞語與成語
- 近義詞:阿附、趨附、谄媚
- 反義詞:剛直、不屈、獨立
- 關聯成語:
- 僶俛從事:勉強從事某事(含無奈順從之意)。
- 懷敵附遠:通過安撫敵對勢力來使其歸附(含策略性依附的延伸義)。
四、現代適用性
“俛附”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意義與“趨炎附勢”相近,但更強調被動屈從的語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續資治通鑒》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俛附
俛附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fú fǔ,意思是低頭順從、依附。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俛附的部首是俞(yú),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俛附起初是根據人們行禮時低頭的動作産生的,表示對長者或強者的敬重和順從。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其引申為一種順從、追隨的态度。
繁體
俛附的繁體字是䖒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俛附的寫法略有不同。常見的寫法為「乀附」,表示人向下俯首叩拜的動作。這個寫法也反映了古人對長者或上位者的順從之情。
例句
1. 他迫于壓力,不得不俛附在上司的權威下。
2. 這些人因為私利而俛附在權貴身邊。
組詞
俛服、俛然、附庸、附從。
近義詞
附和、追隨、順從、卑躬屈膝。
反義詞
抵抗、反抗、抗拒、抗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