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涸流的意思、涸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涸流的解釋

(1).枯竭的水流。《文選·陸機<文賦>》:“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李善 注:“涸,水盡也。” 南朝 宋 謝瞻 《于安城答靈運》詩:“萎葉愛榮條,涸流好河廣。”

(2).中醫運氣術語。指水運不及,藏氣不足。《素問·五常政大論》:“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 張隱庵 集注:“此言五運不及,而各有紀名也……水氣不及,則源流乾涸矣。”《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五運平氣太過不及歌》:“不及委和伏明共,卑監從革涸流名。”注:“水名涸流,水氣不及,涸其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涸流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涸”與“流”二字構成。從字源學角度分析,“涸”字最早見于小篆,本義為水幹枯,《說文解字》釋作“水竭也”,《廣雅·釋诂》進一步注解為“涸,盡也”;“流”為會意字,甲骨文像水流動之形,本義指水的移動。二字組合後,“涸流”指原本流動的水體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完全幹枯的狀态。

在古漢語文獻中,該詞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記載:“夏水急盛,川多湍洑,冬涸流枯”,生動呈現了河流季節性幹涸的特征。明代徐霞客《遊記》中“溪涸流斷,石梁橫跨”的記載,則記錄了地質變遷導緻的水文變化。

現代水文地理學中,“涸流”特指河道完全喪失徑流的極端水文現象,常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相關聯。根據《中國地理大辭典》定義,這種現象可分為季節性涸流(如塔裡木河支流)與永久性涸流(如羅布泊)兩種類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23年發布的《中國水資源藍皮書》數據顯示,近二十年我國西北地區涸流河道長度增加了12.7%。

網絡擴展解釋

“涸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1. 基本含義(自然現象)
    指枯竭的水流,形容河流幹涸、水源斷絕的狀态。例如《文賦》中“豁若涸流”,即以幹涸的河流比喻文思停滞的狀态。此義項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或隱喻精神層面的枯竭。

  2. 中醫術語(五運六氣理論)
    在《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涸流”是中醫運氣學說中的術語,特指水運不及、藏氣不足的病理狀态。中醫認為水運對應腎髒功能,若水運衰弱(即“涸流”),可能導緻體液代謝異常或生理機能衰退。

  3. 成語引申(比喻義)
    作為成語時,比喻事物完全斷絕或停止,如“涸流之勢不可逆”。常用于描述資源枯竭、關系中斷或活動終止等抽象概念,強調不可逆轉的終止狀态。

例句補充:

以上解析綜合了文學、醫學及語言應用場景,需注意語境差異下的詞義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

哀迷奧說貝編必然王國不看僧面看佛面彩衣長戚常位腸緒饬身炊帚春霖當境道君棟梁之材鬥方簠簋不修撫民號牌豁啦啦攪局驚飇徑駿娟秀開山鼻祖考治爛賤兩馬菱鏡零淪留犢樓子花面訊滅收摸不着南船北車呢喃弄巧反拙烹炰癖習破亂洽歡清商伎琴瑟調和曲隈商較生的生寄死歸霜力樹高招風縮微書太倉天長日久調引烴基土牛木馬陷落小黃香西楚謝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