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聲責罵。《法苑珠林》卷二七:“比見俗人,微受官位,不生信心,妄起高慢,訶駡僧尼。”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佛頭橫著糞,訶駡雜嘲誚。”
“诃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诃罵”指用嚴厲或惡意的語言責罵、侮辱他人,帶有明顯的攻擊性。該詞由“诃”(同“呵”,意為斥責)和“罵”(辱罵)組合而成,強調言辭的尖銳和情緒的高昂。
厲聲責罵
根據《法苑珠林》和清代黃遵憲的詩句記載,“诃罵”常用于描述高聲、嚴厲的斥責,例如對僧尼的貶損或對佛像的不敬行為(《法苑珠林》卷二七:“妄起高慢,诃罵僧尼”)。
惡意貶損
這種行為不僅限于斥責,還包含貶低對方尊嚴的意圖,可能通過言語或文字表達,目的是傷害他人自尊(提到“帶有惡意,傷害對方尊嚴”)。
現代語境中,“诃罵”屬于較書面化的表達,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更中性的詞彙(如“批評”),以避免激化矛盾。若需引用古籍或文學作品,可保留該詞以貼合文風。
以上内容綜合了《法苑珠林》、清代詩歌及現代詞典釋義,完整用例可參考、2、3的古典文獻引用。
诃罵,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辭尖刻、惡意攻擊、謾罵的行為或語言。它是由“诃”和“罵”兩個字組成。
诃字,拆分部首是讠和曷,共2個筆畫,意為指責。而罵字,拆分部首是口和犬,共8個筆畫,意為責備、譴責。
關于“诃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灣有枇杷》中就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诃我罵我,豈不爾思?”,可見诃罵行為在古代社會中已經存在。
而對于繁體字中的“诃罵”一詞,它的寫法保持了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诃罵”這個詞的基本形态保持了一緻。
下面是一些關于“诃罵”的例句:
1. 他對我進行了惡語诃罵,令我感到十分傷心。
2. 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常常互相诃罵,缺乏基本的尊重。
3. 這位演員在舞台上接受了觀衆們的诃罵,但她依然保持了自信和藝術的追求。
除了“诃罵”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組詞:辱罵、謾罵、責罵。
近義詞:侮辱、謾罵、咒罵。
反義詞:褒揚、贊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