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事的意思、策事的詳細解釋
策事的解釋
古代一種遊藝活動。參加者共同以某一事物為中心,叙說有關典實,比賽誰知道得多。《太平廣記》卷一九七引 唐 盧言 《盧氏雜說·沉約》:“ 梁武帝 多策事,因有貢徑寸栗者,帝與 沉約 策栗事,帝得十餘事, 約 得九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六代文人之學,有徵事,有策事……策者暗舉所知,令人射覆,中者為優,如 沉約 得三, 劉顯 失一之類是也。 齊 梁 之交,此風特盛,亦猶 晉 之清言。”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網絡擴展解釋
“策事”是古代的一種知識競答類遊藝活動,其核心特點如下:
-
基本含義
參與者圍繞某一特定事物(如典故、曆史事件等),通過叙述相關典實進行知識比拼,以所知多寡定勝負。例如《太平廣記》記載,梁武帝與沈約曾以“栗子”為題展開策事,前者答出十餘條相關典故,後者答出九條。
-
活動形式
屬于文人雅集性質的智力遊戲,形式上類似于“射覆”(猜測隱藏事物)。參與者需“暗舉所知”,即不直接點明事物,而是通過暗示典故讓對方猜測所指内容,答對者勝出。
-
盛行時期
該活動在六朝至齊梁時期尤為流行,常被視為文人學識的象征,與晉代的清談之風有文化承襲關系。
補充說明:策事不僅考驗參與者的知識儲備,也反映古代文人對典籍的熟悉程度。現代可通過《太平廣記》《少室山房筆叢》等古籍了解具體案例。若需進一步探讨其與“徵事”等類似活動的區别,可參考六朝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事》一詞是指籌劃、謀劃事務的意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事,其中⺮是“竹”的意思,事是“事務、事情”的意思。《策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階段,繁體字為「策事」。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策事》的例句:
1. 他善于策事謀劃,為公司解決了許多難題。
2. 這個團隊的能力和經驗正好能夠勝任策事工作。
與《策事》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策劃、策略、策論等。這些詞都指涉到籌劃、規劃、謀劃等方面的工作。
近義詞可以是:打算、安排、規劃等,表示對事務的安排、計劃和謀劃。注意,近義詞的詞義會延伸,但仍然有與《策事》不盡相同的地方。
《策事》的反義詞可以有:隨意、不作為、漫無目的等,意味着沒有策劃、謀劃、計劃或積極行動。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