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重正直。《後漢書·任隗傳》:“ 隗 義行内修,不求名譽,而以沉正見重於世。”《新唐書·李乂傳》:“ 乂 沉正方雅,識治體,時稱有宰相器。” 宋 歐陽修 《送孫屯田序》:“故於是選,必要以文儒沉正,閎達大體,然後謇謇王廷,為天子司直之臣。”
“沈正”一詞的含義需從詞語和人名兩個角度理解:
基本含義
指“穩重正直”,形容性格沉着且品行端正。該解釋在多部詞典中被收錄,如《後漢書》《新唐書》等文獻均用“沉正”描述人物的剛毅品格。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對人物品行的評價,例如:“隗義行内修,不求名譽,而以沉正見重於世”(《後漢書·任隗傳》)。
指南朝宋甯朔将軍沈正(413—455年),字符直,武康人。其父沈淵子,曾任始甯、烏傷等縣令。沈正早年參與劉誕(隨王)的軍事行動,後升任長水校尉,活躍于元嘉末年的政局變動中。
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人物生平,可參考《宋書》或南北朝相關史料。
《沈正》是一個漢字詞語,字義為“泛指安靜、不動的樣子”。
《沈正》這個詞的部首是“水”,共有8個筆畫。
《沈正》是由“沈”和“正”兩個字組成。
《沈正》在繁體中寫作“沈正”。
在古時候,漢字《沈正》的寫法并沒有變化。
他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整個人像一尊《沈正》的雕像。
含有詞語《沈正》的組詞有:沉靜、平靜、沉默。
與《沈正》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安靜、平靜、寂靜。
與《沈正》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喧鬧、忙碌、動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