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土臣的意思、草土臣的詳細解釋
草土臣的解釋
官吏在居喪中對君上具銜時的自稱。 唐 陳子昂 《為宗舍人謝赙贈表》:“草土臣某頓首稽顙。” 宋 嶽飛 《奏辭格外赙贈銀絹劄子》:“草土臣 嶽飛 劄子奏。”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憂難》:“丁憂者,既發喪居憂,如具銜,隻稱草土臣。”參見“ 草土 ”。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草土臣”是古代官吏在居喪期間對君主上書時的特定自稱,主要用于表達處于服喪期的身份狀态。以下為詳細解析:
1. 詞義來源與結構
該詞由“草”“土”“臣”三字構成:
- “草”指居喪期間穿戴的粗麻喪服;
- “土”象征守喪期間暫離官職、回歸鄉土的狀态;
- “臣”表明對君主的臣屬身份。
2. 使用場景
官員在丁憂(父母去世需離職守喪)期間,若需向君主呈遞文書,須在署名處使用“草土臣”代替常規官職頭銜。例如:
- 唐代陳子昂在《為宗舍人謝赙贈表》中寫道:“草土臣某頓首稽顙”;
- 宋代嶽飛《奏辭格外赙贈銀絹劄子》亦以“草土臣嶽飛”自稱。
3. 制度背景
此稱謂源于古代禮制中的“丁憂”制度,規定官員需守喪27個月,期間不得參與政務。若遇特殊情況需上書,需通過“草土臣”表明服喪身份,以示對孝道的遵守。
4. 語義演變
部分文獻(如)曾将其引申為“農民出身的官員”或“卑微身份者”,但根據高權威性史料,其核心含義始終與居喪禮儀相關,未廣泛用于其他語境。
“草土臣”是古代官員服喪期間的特殊禮儀性自稱,反映了傳統禮制中對孝道與君臣關系的雙重重視。研究時可參考《朝野類要·憂難》等宋代典章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土臣這個詞是指在農田中從事種植、耕作等工作的農民。它的拆分部首是草、土和臣,其中,“草”代表植物,指示農田中的作物;“土”代表土壤;“臣”指的是農民。總體上來說,草土臣這個詞意味着從事農耕工作的人。
在草土臣這個詞中,分别有3個部首和9個筆畫:草(6畫),土(3畫),臣(5畫)。這些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形成了這個詞的意義和表達。
草土臣這個詞的來源是比較古老的,源自于漢字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它是由“草”、“土”和“臣”這三個字合并而成,形成了一個新的詞彙。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的意義和用法都是相似的。
草土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以篆書為主。草土臣在篆書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能夠體現出同樣的意義。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草土臣這個詞,例如:“他們全家都是草土臣,一年四季在農田裡勞作。”這個例句中清晰地表達了草土臣指代的意思,即從事農耕工作的農民。
除了草土臣,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與之搭配使用,例如農夫、農民、耕作者等。這些詞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用來描述從事農耕工作的人。
草土臣的反義詞可能是城市居民,或者是那些不從事農務工作的人。因為城市居民往往沒有直接參與農田中的耕作,所以可以作為草土臣的反義詞來使用。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相關内容,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