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蔽貌。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玄芝被崖,朱草蒙瓏。”
關于“蒙珑”的詞義解釋,綜合各來源分析如下:
覆蓋遮蔽的形态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地真》的“玄芝被崖,朱草蒙瓏”,形容草木茂盛覆蓋山崖的狀态。此義項為古籍中的常見用法,強調物體被遮蔽或籠罩的樣貌。
智慧深邃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拆解“蒙”為深奧、“珑”為清晰,組合後比喻智慧高超、思想深刻。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為後起引申義。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如需古籍用例,可參考《抱樸子》相關段落。
《蒙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聰明而有才智。
《蒙珑》由“艹”和“王”兩個部首組成,部首“艹”表示植物,部首“王”表示玉石。字體結構上,“蒙珑”一詞總共有14個筆畫。
《蒙珑》這個詞最早源于《李文慧遺集·酬何碩庵唐書事》。從那時起,這個詞被廣泛用于表示一個人有聰明才智的意思。
《蒙珑》的繁體字寫作「蒙籠」。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不同,「蒙珑」的古代寫法是「懞瓏」,表達的意思仍然相同。
1. 他出類拔萃,聰明伶俐,被譽為蒙珑之才。
2. 這位小姑娘年紀輕輕卻蒙珑過人,深受老師的喜愛。
組詞:蒙昧、蒙蔽、珑亮、珑玑
近義詞:聰慧、才智、聰穎、聰悟
反義詞:愚笨、愚昧、遲鈍、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