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蝒馬的意思、蝒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蝒馬的解釋

蟬的别名。《方言》第十一:“蟬,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 戴震 疏證:“《考工記》‘以旁鳴者’ 鄭 注雲:‘旁鳴,蜩蜺類。’《爾雅》:‘蜩蜋、蜩螗、蜩蚻、蜻蜻、蝒馬、蜩蜺、寒蜩。’舍人( 郭璞 )注雲:‘皆蟬也。’”《通志·昆蟲草木》:“有大如雀,黑色,其鳴震巖谷者,是《爾雅》所謂‘蝒馬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蝒馬(mián mǎ)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古語詞,特指蟬的一種,即俗稱的“知了”。其釋義主要來源于古代字書、訓诂文獻及方言記錄,具體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蝒馬指體型較大的蟬類昆蟲,古稱“馬蜩”。

特征:體形壯碩,鳴聲響亮,多見于夏季。古人因其體型與鳴聲似馬而得名“馬蜩”,“蝒馬”為其别稱或方言稱謂。


二、字源與古籍依據

  1. 《爾雅·釋蟲》(中國最早詞典)

    記載:“蜩,…… 蝒,馬蜩。” 明确指出“蝒”即“馬蜩”,為蟬中最大者 。

    注:《爾雅》将“蝒”列為“蜩”(蟬)的類别之一,強調其體型特征。

  2. 揚雄《方言》(漢代方言詞典)

    卷十一載:“蟬…… 其大者謂之蝒。” 印證“蝒”在方言中泛指大型蟬類 。

  3. 郭璞《爾雅注》

    注解:“馬蜩,蟬中最大者為蝒。” 進一步說明“蝒馬”即大型蟬的統稱 。

  4. 《說文解字》(首部系統分析字形的字典)

    “蝒”字釋為:“蝒,馬蜩也。從蟲,面聲。” 從構字角度印證其與昆蟲的關聯 。


三、現代生物學對應

“蝒馬”所指的蟬,現代昆蟲學歸類為蟬科(Cicadidae),常見如:


四、文化意涵

古人以“蝒馬”(馬蜩)為夏日的象征,其鳴聲常入詩賦。如《詩經·豳風·七月》有“五月鳴蜩”之句,雖未直用“蝒馬”,但所指蟬類與之相關,體現自然時序的關聯性 。


“蝒馬”是古漢語對大型蟬類的特稱,源自《爾雅》《方言》等經典,強調其體型與鳴聲特征,現代對應物種以蚱蟬為代表。該詞現已罕用,但作為漢語詞彙演變的例證,具有語言學與文獻學價值。


參考資料

  1. 《爾雅·釋蟲》(中華書局校注本)
  2. 揚雄《方言》(周祖谟校箋本)
  3.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4. 《中國昆蟲志·同翅目:蟬科》(科學出版社)
  5. 《詩經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蝒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蝒馬”是蟬的别名,特指體型較大的蟬類。這一解釋在《方言》《通志》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如《方言》第十一提到“蟬,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通志》則描述其“大如雀,黑色,鳴聲震巖谷”。

  2. 用法與例證
    古代文獻中,“蝒馬”常與其他蟬類名稱并列出現,例如“蜩蜋、蜩螗、蝒馬”等,均屬蟬的不同種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在方言或古籍研究中仍可見到。

  3. 相關延伸
    提到“金蟬、蚱蟬、鳴蜩、蝒馬”等均為蟬的别稱,說明古人對蟬的觀察細緻,根據形态、習性等特征賦予不同名稱。

總結
“蝒馬”是古代對大型蟬的特定稱呼,屬于生僻詞彙,多見于文獻記載。若需進一步了解蟬的分類或相關文化含義,可參考《爾雅》《方言》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嗄飰拜車塵半産棒硬保師北夷變頌浡沸操刀傷錦吃闆子楚壤聰耳登下頂翎蹲立恩力風風雨雨膏梁子弟躬自怪石畫榜急繃繃楷木稽留斤兩金镒九行八業隽髦康功浪蘂浮花蓮心立化溜嘴砻煉邁古馬尾蘿門獎面陽愍不畏死紐絆拍彈陪音青禁客蹊要群衆路線忍俊桑土綢缪殺越繩牀土锉時主爽忒逃卒遝匝調喉危淺無聲樂吳謠無源黠健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