愍不畏死的意思、愍不畏死的詳細解釋
愍不畏死的解釋
愍:禍亂。形容強盜惡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詞語分解
- 愍的解釋 愍 ǐ 同“憫”②。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死的解釋 死 ǐ 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死亡。死訊。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離死别。死有餘辜。 不顧生命:死志(犧牲生命的決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戰。 固執,堅持到底:死心塌地。死賣力氣。 無
網絡擴展解釋
“愍不畏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mǐn bù wèi sǐ
- 釋義:
“愍”指禍亂或混亂,“不畏死”即不怕死。合起來形容強盜、惡霸等亡命之徒在作惡時不顧生死,帶有貶義。該成語多用于描述兇悍且無視法律道德的暴徒。
二、出處與典故
- 出處:
最早見于清代學者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卷二十四:“自非李元平、源休、張光晟輩之愍不畏死,誰則從之?”
注:李元平、源休等人是唐代叛臣,此處借指不怕死的叛亂者。
三、用法與例句
- 文學引用:
蔡東藩在《南北史演義》中寫道:“是謂愍不畏死……晔無愧色,亦無戚容。”
- 現代語境:
如描述抗日戰争時期漢奸行為:“上海國軍撤退後,頭一批出來做漢奸的都是些無賴之徒,或愍不畏死的東西。”
四、補充說明
- 近義詞:亡命之徒、肆無忌憚(注:具體近義詞資料有限,需結合語境使用)。
-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曆史評論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作惡者無所畏懼的批判。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讀通鑒論》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愍不畏死》的意思
《愍不畏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不怕死的人感到憐憫。它形容那些勇敢無畏,追求事業理想而不顧生死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愍不畏死》由“心”、“止”、“犬”、“灬”、“火”五個部首組成。
根據拼音查字典可以得知,《愍不畏死》的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愍不畏死》來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馴蛟記》。故事中的主人公楊玉環不怕生死,立下壯志,最終被稱為《愍不畏死》。
繁體
《愍不畏死》的繁體字為「憫不畏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愍的寫法為「憫」,灬的寫法為「溹」。
例句
1. 他為了追求正義,愍不畏死地參與了反抗行動。
2. 勇敢的戰士們愍不畏死地保衛着家園。
組詞
憫愍、愍憫、愍恻、死畏、愍憐
近義詞
不懼死、毅然前行
反義詞
膽怯、畏首畏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