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聰耳的意思、聰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聰耳的解釋

(1).使聽覺靈敏。《國語·鄭語》:“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 清 曹籀 《<龔自珍全集>序》:“草則菖蒲薢茩,聰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

(2).指聽覺靈敏的耳朵。《墨子·兼愛下》:“今吾将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堅白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聰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使聽覺靈敏
    指通過某種方法或事物增強聽覺能力。例如《國語·鄭語》中記載:“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強調通過調和音律來提升聽覺敏銳度。中醫典籍中亦有類似用法,如用磁石等藥材“聰耳明目”。

  2. 指聽覺靈敏的耳朵
    表示具有敏銳聽力的耳朵本身。如《墨子·兼愛下》中提到“聰耳明目,相與視聽乎”,形容感官的敏銳。


二、出處與用法


三、總結

“聰耳”是一個兼具古典性與實用性的詞彙,既描述生理聽覺的敏銳,也包含通過方法提升聽力的含義。其應用場景涵蓋古籍、醫學及現代語言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聰耳》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聽力敏銳、能夠辨認聲音的能力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耳」和「聰」。其中「耳」是表示人的身體部分,而「聰」則表示聰明、機敏的意思。根據筆畫數來分析,「耳」部首有6畫,而「聰」字有14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人們為了表示聽力敏銳的意思,将「耳」這個部首與「聰」這個意義相符的字進行組合,創造了「聰耳」這個詞彙。在繁體字中,「聰耳」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方面,可以參考《說文解字》,我們可以了解到「聰耳」的古代寫法。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聰耳」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聦耳」,這與現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聰耳」的例句: 1. 他雖然年紀輕輕,但他的聰耳能聽到微弱的聲音。 2. 這位小姑娘聰耳敏銳,能夠準确地聽到每一個音符。 3. 他的聰耳讓他在嘈雜的環境中更容易辨認别人的講話内容。 一些與「聰耳」相關的詞彙包括:敏銳、靈敏、聰明。這些詞彙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聽力能力強。 在形式上與「聰耳」相對的詞彙是:聾、耳背、聾子。這些詞彙則表示聽力受損或無法聽到聲音的狀态。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