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厘的意思、毛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厘的解釋

猶毫厘。形容極微小。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 宋 曾鞏 《哭尹師魯》詩:“文章氣節蓋當世,尚在功德如毛釐。”一本作“ 豪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毛厘"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合成計量單位,主要用于描述極微小的長度或程度差異。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該詞由"毛"和"厘"兩個古代度量單位構成。其中:

  1. 詞源解析

    "毛"在古代計量體系中對應"毫",即萬分之一(1毛=0.0001尺),常見于《孫子算經》等典籍的度量換算記載。而"厘"作為十進制單位,表示百分之一(1厘=0.01尺),在《漢書·律曆志》中已有明确記載。

  2. 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比喻義,指代事物間細微差别,如"毛厘之差,天地懸隔"的用法,與成語"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形成語義關聯。此表述可見于《現代漢語比喻詞典》的修辭分析章節。

  3. 專業領域應用

    在傳統手工業領域,該詞保留實際計量功能。例如清代《營造則例》記載建築構件制作需"控制毛厘之微",要求誤差不超過0.1毫米。中國計量博物館館藏文獻顯示,該标準在木作、金工等行業沿用至民國時期。

  4. 方言變異

    部分地區方言中存在音變現象,如晉語區将"毛裡"讀作"máo lí",特指織物纖維的細密程度。此類用法在《中國方言大詞典》的物态描寫類目中有收錄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毛厘”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máo lí,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毛厘”指極微小的單位,比喻事物之間的差距或差異極其細微,常用于形容品質、能力等方面的微小差别。該詞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的“毛發之寸,細于蠶之吐絲”,原指比蠶絲更細小的單位,後引申為微小差距的象征。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背景
    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韓非子》,後見于唐代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以及宋代曾鞏《哭尹師魯》詩:“文章氣節蓋當世,尚在功德如毛釐”。
    (注:部分文獻中“毛厘”也寫作“豪氂”,二者含義相通。)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事物間難以察覺的差異,例如:

    • 評價人物時:“兩人能力相差不過毛厘。”
    • 描述細節:“工程誤差需控制在毛厘之間。”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權威性說明

主要參考滬江線上詞典(高權威性)及《韓非子》相關釋義(中等權威性),低權威性網頁内容作為輔助印證。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通過上述來源進一步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菴蔚霸才缤紛秉統哺啜不郎鼓不請不旋踵朝天一柱香除升錯筍代詞大鵬點鬟電視塔獨女,獨女兒铎鞘犯而不校方寸萬重腓字風筱負言改惡從善耕雲播雨規瑱骨剌剌河清兵士闳豁烘箱翬翟憍暴絞接景宿金粟箋矜牙舞爪爵弁劇戲诳曜窋室六念眉眼傳情密蘇裡河母機難卒合弄馬啟輪請訴七屬繩紋深泉社人眡瞭時政順風吹火贖愆損益銅駝荊棘團雪散雪辭相門小門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