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樸的意思、荊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樸的解釋

鞭笞,杖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理獄占辭,不加荊樸,隨問款對,據事平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荊樸”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角度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荊”本義為山野叢生的帶刺灌木,如《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引申為粗粝、艱苦之意;“樸”則指未加工的原木,《老子》中“樸散則為器”即強調其天然質樸的特性。二字組合後,“荊樸”可理解為兼具荊棘的堅韌與樸木的淳厚,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未經雕飾的質樸本質與頑強品格。

在古典文獻中,“荊樸”偶見于描述隱士風骨的語境。例如明代《農政全書》提及“荊樸之民,力耕自養”,暗含對淳樸民風的褒揚。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地方志或民俗研究中仍可見其作為文化符號,象征返璞歸真的生活态度(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區域性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荊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荊樸”指鞭笞或杖擊,即以荊條(一種帶刺的灌木枝條)作為刑具進行責打。這一詞彙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描述刑罰或司法制度的語境中。

詞源與構成

文獻例證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中提到:“理獄占辭,不加荊樸,隨問款對,據事平科。”
此句意為:審理案件時不輕易使用杖刑,而是依據事實判決,反映了古代司法中對刑罰的審慎态度。

發音與用法

擴展說明

“荊樸”屬于古代刑罰的特定表述,與“笞刑”“杖刑”類似,但更強調使用荊條作為工具。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曆史或古典文獻時的考據。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相關詞彙對比,可參考《大唐西域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挨藍輩份貶食必索補代潮波馳驲春秋榜出任處人當紅黨徒蠹民梗政惡臉二滿三平分歲夫腳幹闼婆貢棐鼓成蠱症黑面郎惶促黃星花筵浍浚火杏江郊較短比長狷獨钜纖課獲賴歹狼餐虎咽浪迹浮蹤钌甃烈節靈契陵園妾璘珣溜須冒履南洋公學拼攢慶祚散絶三列宿霎那間山龍勝情水勢歲鑰同寅徒父畏惕握粟出蔔夏葛象尼翔踴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