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久經磨練而富有經驗。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醫經折肱,方能察人病理。”參見“ 三2折肱 ”。
(2).猶折節。 唐 韓愈 《送孟秀才序》:“京師進士以千數,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參見“ 折節 ”。
折肱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本義與引申義均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折肱” 的字面含義指手臂折斷。
古籍例證:
《左傳·定公十三年》記載:“三折肱知為良醫。” 此處的“折肱”即指多次手臂骨折的經曆(中華書局點校本)。
“折肱” 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其比喻意義:
指通過親身實踐積累經驗,從而獲得深刻的認知或技能。
源自《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後濃縮為成語“三折肱為良醫”(《漢語大詞典》第5卷,商務印書館)。
明代王守仁《傳習錄》亦引申:“如人習醫,終歲折肱,方成良手。” 強調反複實踐的必要性。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折肱”詞條釋義:
① 手臂折斷;
② 比喻經曆磨難而獲得經驗。
引《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為書證(第6冊,第1023頁)。
查看來源(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網詞條示例鍊接)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肱”字釋義明确指“上臂”,并引《論語·述而》“曲肱而枕之”佐證(第2版,第458頁)。
《成語源流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折肱為良醫”條目詳述其從《左傳》到後世成語的演變過程(第3冊,第2102頁)。
在現代語境中,“折肱”的比喻義仍廣泛使用,常見于:
結語
“折肱”從具體的生理損傷,升華為對實踐智慧的哲學概括,體現了漢語“由實入虛”的語義演變特征。其雙重含義在古籍經典中一脈相承,成為中華文化中“知行合一”思想的重要載體。
“折肱”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典籍注疏。
白蛉搬挑霸王風月背胸備禦辨谲愊憶駁殻操辦扯謊賜額大壩大丙帶擋悼懾凍雷法蘭西内戰泛愛返璧附書貢品古磚合穎惠鈔蹇落矯旨鲸吞虎噬居貨鈞弦口報寇竊困憊兩腳規俪陳淩風靈果令箴柳枝詞緑豆青每生母語樸戆潛識歉歲入德三頭六面石将軍市衢爽曙說長論短私德隋家柳邃麗索虜泰士棠溪桃拔土市虓勇夏五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