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肱的意思、折肱的詳細解釋
折肱的解釋
(1).喻久經磨練而富有經驗。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醫經折肱,方能察人病理。”參見“ 三2折肱 ”。
(2).猶折節。 唐 韓愈 《送孟秀才序》:“京師進士以千數,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參見“ 折節 ”。
詞語分解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 肱的解釋 肱 ō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肱骨。曲肱兩枕。 喻強大、得力的助手:股肱之臣。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折肱”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比喻經驗豐富,久經磨練
- 核心含義:通過多次實踐積累深厚經驗,常與“三折肱為良醫”這一典故關聯。例如《左傳·定公十三年》提到“三折肱知為良醫”,指多次折斷手臂後能總結治療經驗,成為良醫。
- 引申應用: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用“醫經折肱,方能察人病理”說明醫術需實踐積累。
2.指代“折節”(降低身份或改變志向)
- 在唐代韓愈《送孟秀才序》中,“折肱”指與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時需調整姿态,如文中“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詳擇而固交之”。
3.古代法律用語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奏啟》中的“逾垣者折肱”指違法者将受法律制裁,此處“折肱”象征刑罰。
補充說明
- 現代用法:如今“折肱”多用于第一層含義,強調經驗積累的重要性。例如形容某領域專家“久經折肱”。
- 相關成語:“三折肱為良醫”仍被引用,表達實踐出真知的哲理。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典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折肱
《折肱》是一個含有象征意義的成語,它指的是舍身救義,不惜獻出自己的手臂來保護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折肱》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并且具有6畫;右邊的部首是肉,并且具有4畫。
來源
《折肱》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描述了春秋時期的莊輔護送商人的故事。
繁體
《折肱》的繁體字為「摺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折肱」的字形稍有不同,手的部分呈現出更加形象的彎曲形狀。
例句
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手臂折肱,救了那個落入河中的小孩。
組詞
勇敢、舍己、犧牲、捐軀。
近義詞
舍己為人、舍己救人。
反義詞
自私自利、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