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叙的意思、九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叙的解釋

謂九功各順其理,皆有次序。泛指德政。《書·大禹谟》:“九功惟敍,九敍惟歌。” 孔 傳:“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敍,皆可歌樂,乃德政之緻。” 宋 周必大 《謝賜曆日表》:“九敍惟歌,使鹹知於帝力。” 太平天囯 黃際世 《建天京于金陵論》:“臣等識闇觀天,情深愛日,對高天之祝,敬頌三多;效 啟 辨之歌,勿忘九敍。”參見“ 九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叙是源自《尚書·大禹谟》的古代治國理念,指大禹提出的九項政事準則,即“九功之叙”。其核心内容為:“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尚書·大禹谟》)。這九項準則分為兩類:

  1. 六府:指自然資源的治理,包括水利(水)、能源(火)、金屬(金)、林木(木)、土地(土)、糧食(谷),強調對物質基礎的合理開發與維護。
  2. 三事:指社會層面的規範,即端正德行(正德)、發展生産工具(利用)、保障民生(厚生),三者需協調統一,以實現國家安定與人民富足。

“九叙”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治理哲學,後世儒家學者如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進一步闡釋其“德政合一”的内涵,認為這是“王道之基”。該概念至今仍被用于研究傳統政治思想與文化。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九叙”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一個政治概念,源自《尚書·大禹谟》,指通過合理治理使社會各項事務有序運行,最終達到德政的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本義指“九功各順其理,皆有次序”。“九功”即《尚書》中提到的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和三事(正德、利用、厚生),涵蓋民生、經濟、道德等治理領域。“九叙”強調将這些事務安排得井然有序,體現統治者的德政。

  2. 曆史淵源
    源自大禹治水後向舜帝提出的治國策略:“九功惟敍,九敍惟歌”,意為若能妥善處理九功,百姓會歌頌其功績(《書·大禹谟》)。禹因這一理念被贊為“地平天成,萬世永賴”,成為後世推崇的治國典範。

  3. 引申意義
    後世将“九叙”引申為泛指理想的政治秩序,例如宋代周必大在奏表中用“九敍惟歌”稱頌帝王功績,太平天國時期黃際世也借該詞表達對政權的期許。它既包含具體治理措施,也體現儒家“以德治國”的思想核心。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對德政的贊美或政治理想的表達,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引用中。

别人正在浏覽...

澳牐拔貢八駿抱屈銜冤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閟嚴駁火慘怖長樂觀超然當價叨昧點閱貂裘換酒厎綏東華頓消翻檢飛雲丹風旛改換門庭幹渡錢庚伏乖違後期惶沮黃萎花屏麾蓋回知江東焦懆腳踏車急務疾響口頭禅困慰鍊真靈瓜靈階溜垂龍窩扪索内家兵飄灑疲人前頭人勤幹趨谒删削死服私塾四推隋炀帝遂滋忐忑不安恬言柔舌惋慨文意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