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品的意思、五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品的解釋

(1).五常。指舊時的五種倫常道德。《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 孔 傳:“五品謂五常。” 孔穎達 疏:“品謂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義、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為五常耳。”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诔》:“五品時訓,民神攸鑠。” 明 歸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當 堯 之時,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遜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漢書·王莽傳中》:“帥民承上,宣美風俗,五品乃訓。” 顔師古 注:“五品即五常,謂仁、義、禮、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勳的五種名目。《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

(4).五等。古代貝币的五個等級。《漢書·食貨志下》:“大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壯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五十。幺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三十。小貝寸二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是為貝貨五品。”

(5).九品官階的第五級。《隋書·禮儀志五》:“今犢車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給乘之。”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秘書省少監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銜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品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釋義:

一、古代官階等級 《尚書·舜典》記載舜帝"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其中五品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唐代确立的九品十八級官制中,五品為中級官員分界線,《唐六典》載五品以上官員可享绯色官服與魚符佩飾,代表"通貴"身份。

二、倫理秩序體系 《孟子·滕文公上》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規範,漢代經學家鄭玄注解時将此稱為"五品"。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進一步闡釋:"五品謂五常之品,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交也"。

三、現代商品分級 參照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産品質量分級通則》(GB/T 19000-2016),五品制将産品劃分為特級、優級、一級、二級、合格五個質量等級,該标準在食品、紡織品等領域廣泛應用。以茶葉審評為例,五品分級涉及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項專業指标。

網絡擴展解釋

“五品”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五類:

  1. 倫理道德層面
    指古代五種倫常關系,即“五倫”:父、母、兄、弟、子。此概念源自《尚書·舜典》,強調家庭内部的尊卑秩序與道德規範,如“教之義、慈、友、恭、孝”。

  2. 儒家五常
    漢代以後,“五品”被解釋為儒家核心道德“仁、義、禮、智、信”,如《漢書》中顔師古注:“五品即五常”。

  3. 功勳等級
    古代對臣子功績的五種分類,包括:

    • 勳(以德立宗廟定社稷)
    • 勞(以建言獻策立功)
    • 功(以武力或勞力立功)
    • 伐(明确等級功績)
    • 閱(資曆積累)
      見于《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4. 貨币等級
    漢代貝币按尺寸分為五等,如“大貝”“壯貝”“幺貝”等,每等對應不同價值,記載于《漢書·食貨志》。

  5. 官職品級
    明清時期官階分為九品,其中“五品”為第五級,分正、從兩階,如明代五品官員可乘幰車(帶帷帳的馬車)。


總結
“五品”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判斷,常見于倫理、道德、官制等領域。若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尚書》《史記》《漢書》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薄媚變臉變生肘腋辨似不三不四不以辭害志赤囊蹴伏粗謾村園挫傷盜兵刁天決地抵觸丁香結兜攬燔書坑儒粉邊細絲風岚勾漏光道鬼劈口烘然換骨奪胎畫藝假母兼道幾般接防落梅耐看南雲泥醉平金情深意重輕速勤學苦練柔逋喪服散朗三左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繩外石榜釋文水竹四始搜賢跳神銅龍門同心苣屯疾外應惟利是命違世絶俗無所不至顯祖揚名小聖小仔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