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ainst one's conscience] 违心,违背本意;欺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1).违心,违背本意。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2).欺心;违背良心。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此皆不忠不孝,昧心害物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汝既昧心,我请 黄八官人 ,为汝还之。”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咱也不能干这个昧心的事。”
“昧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违背良心或本意,多用于描述因私利而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例如“昧心钱”指通过欺骗手段获得的钱财,“昧心事”指违背良心的行为。
词源与古籍用例
实际语境中的用法
常用于批评欺骗、隐瞒真相或违背承诺的行为。例如:“明知他人无辜却作伪证”属于“昧心之举”;商业中“以次充好”被称为“赚昧心钱”。
近义词辨析
与“违心”不同:“违心”侧重被迫违背本意(如违心道歉),而“昧心”强调主动背弃道德(如故意欺诈)。
该词核心含义是“因私欲违背良知”,既可形容具体行为(如撒谎、欺诈),也可构成“昧心钱/事”等固定搭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中的道德批判色彩。
《昧心》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日部和心部。其中,日部在汉字中又称为阳部或太阳底,表示和太阳有关的意义。心部在汉字中称为心字底,表示与心灵、内心有关的意义。
根据部首和笔画的拆分,我们可以看出《昧心》总共有8个笔画,其中日部占3个,心部占5个。
《昧心》是一个四字词语,意思是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内心动机、念头不明晰、不清楚、难以捉摸。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比如《读书志》中有一段记载:“昧心易遗,遗则不悟。”意思是指内心模糊不清、迷迷糊糊的状态,这种状态容易导致遗忘和不理解。
《昧心》的繁体写法是「昧心」,采用了传统的繁体字形。
在古代,「昧心」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字形为「蔑心」。
1. 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摸不透,彷佛昧心一般。
2. 这个伪善的政客总是昧心说一套做一套。
3. 她的意图总是昧心不露痕迹,让人捉摸不透。
1. 昧良心:指某人对于正义、道德等方面不明确或有意忽视的心态。
2. 昧着良心:形容某人行事不诚实、不坦率,缺乏责任心。
3. 遮昧:指掩盖真相,不坦诚。
4. 昧利:指不明白、不理会个人利益。
5. 心机深沉:形容某人内心深藏不露,让人难以掌握其动机。
近义词有:狡猾、奸诈、隐蔽、腹诽。
反义词有:坦白、真诚、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