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咎罰的意思、咎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咎罰的解釋

對罪過的懲罰。《漢書·谷永傳》:“臣聞災異,皇天所以譴告人君過失,猶嚴父之明誡。畏懼敬改,則禍銷福降;忽然簡易,則咎罰不除。”《後漢書·和帝紀》:“公卿不思助明好惡,将何以救其咎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咎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代書面詞彙,由“咎”與“罰”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咎”指過失、罪過,含責備之意;“罰”指懲處、責罰。組合後該詞核心意義為“因過錯而受到的責罰”,多用于描述因行為失當所招緻的負面後果。

從語義層次分析,該詞包含雙重維度:其一指向客觀存在的過錯(咎),其二指向由此引發的懲戒行為(罰)。在古代文獻中常體現為天道法則或社會規範對過失的回應機制,如《尚書·湯诰》載“天道福善禍淫”,即暗含“咎罰”的倫理邏輯。

《漢語大詞典》特别指出其語用特征:該詞多用于政論、司法文書等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已屬罕用詞彙,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倫理思想時仍具學術價值。例如《後漢書·輿服志》中“車服之制,所以章德明功,亦所以示咎罰”之句,即通過制度載體體現過失與懲戒的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

“咎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ù fá,其核心含義指因犯罪或過錯而受到的懲罰。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構成


二、曆史文獻出處

  1. 《漢書·谷永傳》
    “畏懼敬改,則禍銷福降;忽然簡易,則咎罰不除。”
    釋義:若敬畏并改正錯誤,災禍可消;若輕率對待,懲罰不會免除。
  2. 《後漢書·和帝紀》
    “公卿不思助明好惡,将何以救其咎罰。”
    釋義:官員若不辨是非,如何避免懲罰?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四、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查閱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世寶铉寶瑛逼誘裁折超等伧楚成形馳禽垂迹大不恭代償逮獄單處大仁大義鵰章跌逿飛魚鈎豐昌豐遂甘蜜公傷勾牽觀貌察色函矢黑闆報橫街烘籃鴻篇巨著慧觀回驟漸耳腳手架經年角抵隊老滿兒老上雷霆電雹領薦麻豆麻煩綿綿不絶迷氣男華排單敲詐融液柔柯聲頻食咽屬地肆侈塑身镗锝銅爵妓眮眮無節制無窮無盡汙亵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