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的意思、梅州市的詳細解釋
梅州市的解釋
在廣東省東部、韓江西源梅江流域,鄰接福建省。1978年始設市。人口255萬(1993年)。向為廣東省東部地區重要城鎮。為著名僑鄉。名勝古迹有人境廬、千佛塔、靈光寺、鳄骨潭等。
詞語分解
- 梅的解釋 梅 é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顔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梅州市,作為中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其名稱含義和詳細解釋可從漢語詞典及權威地理文化資料角度闡述如下:
一、地名本義與行政屬性
- “梅州”作為專有地名,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東北部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其名稱直接來源于該行政區域的正式稱謂。《現代漢語詞典》對類似地名的釋義通常包含地理位置與行政級别,梅州即指代粵東北這一特定地級市轄區。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淵源與别稱
- 曆史沿革: “梅州”一名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公元971年)設置的“梅州”,以境内有梅溪(今梅江)而得名。清代曾稱“嘉應州”,民國複稱梅州。此名稱承載了該地域的建制變遷史。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 “世界客都”别稱: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民系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核心區域,故享有“世界客都”的美譽,此别稱突顯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和全球影響力。來源: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上海文藝出版社; 梅州市人民政府相關文化宣傳資料。
三、地理與行政區劃
- 地理位置: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地理坐标大緻在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來源:《中國行政區劃大典》.中國社會出版社;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官方地理信息。
- 轄區構成: 梅州市現轄梅江區、梅縣區 兩個市轄區,以及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 五個縣,并代管興甯市 一個縣級市。來源: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行政區劃信息(最新版)。
四、文化核心内涵
- 客家文化中心: “梅州”一詞在文化語境中最核心的含義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城市。它是客家語言(梅縣話為标準音之一)、風俗習慣、傳統民居(圍龍屋)、藝術(客家山歌)、飲食文化等保存最完整、傳承最系統的地區。來源:房學嘉.《客家文化大觀》.花城出版社; 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官方發布。
從漢語詞典及權威資料角度看,“梅州市”是一個具有明确地理指向(廣東省東北部)和行政級别(地級市)的中國行政區劃名稱。其名稱曆史悠久,直接源于梅江(古梅溪)。梅州的核心文化内涵在于它是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園與主要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的稱號,是客家文化保存、傳承與發展的中心區域。其行政區劃包含兩區五縣一市。
網絡擴展解釋
梅州市是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以下從多個方面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地理位置
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韓江西源梅江流域,與福建省接壤。全市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裡,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二、曆史沿革
- 名稱起源:宋開寶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名稱沿用至今。
- 設市時間:1978年始設市,1988年梅縣地區正式改為梅州市。
三、行政區劃與人口
現轄2個市轄區(梅江區、梅縣區)、5個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1個縣級市(興甯市)。2023年數據顯示,戶籍人口約545.85萬,常住人口438.30萬。
四、文化與經濟特色
- 文化标籤:被譽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文化之鄉”等美譽。
- 經濟産業:以卷煙、建材、電力、機械等為支柱産業,近年積極發展旅遊業和現代農業。
- 榮譽稱號: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态保護區。
五、名勝與名人
- 古迹景點:人境廬(黃遵憲故居)、千佛塔、靈光寺、鳄骨潭等。
- 名人故裡:葉劍英元帥的故鄉,也是衆多港澳台同胞的祖籍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廣東省政府官網等)。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擦擦挨擦阿家阿翁八公操冰骨稱說吃不準尺紙充任稠稠撺越點頭哈腰地戶東方宿短日多藏厚亡躲婆石二項式非意相幹佛堂撫署甘露寺宮署慣竊海水不可鬥量環護毀壞溷軒絜靜救撲困辱樂玩連錢泷泷亂命羅圈腿蠻查滅火泮岸跑了和尚跑不了寺切激禽困覆車期盼凄悒曲伎囷囷去訖髯蘇散滅聲鄉失途釋文邃曲檀杏韬光韬雲挺專吞航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