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的意思、梅州市的详细解释
梅州市的解释
在广东省东部、韩江西源梅江流域,邻接福建省。1978年始设市。人口255万(1993年)。向为广东省东部地区重要城镇。为著名侨乡。名胜古迹有人境庐、千佛塔、灵光寺、鳄骨潭等。
词语分解
- 梅的解释 梅 é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梅州市,作为中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其名称含义和详细解释可从汉语词典及权威地理文化资料角度阐述如下:
一、地名本义与行政属性
- “梅州”作为专有地名,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其名称直接来源于该行政区域的正式称谓。《现代汉语词典》对类似地名的释义通常包含地理位置与行政级别,梅州即指代粤东北这一特定地级市辖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渊源与别称
- 历史沿革: “梅州”一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公元971年)设置的“梅州”,以境内有梅溪(今梅江)而得名。清代曾称“嘉应州”,民国复称梅州。此名称承载了该地域的建制变迁史。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 “世界客都”别称: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民系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域,故享有“世界客都”的美誉,此别称突显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全球影响力。来源: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梅州市人民政府相关文化宣传资料。
三、地理与行政区划
- 地理位置: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大致在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来源:《中国行政区划大典》.中国社会出版社;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方地理信息。
- 辖区构成: 梅州市现辖梅江区、梅县区 两个市辖区,以及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 五个县,并代管兴宁市 一个县级市。来源: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行政区划信息(最新版)。
四、文化核心内涵
- 客家文化中心: “梅州”一词在文化语境中最核心的含义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城市。它是客家语言(梅县话为标准音之一)、风俗习惯、传统民居(围龙屋)、艺术(客家山歌)、饮食文化等保存最完整、传承最系统的地区。来源:房学嘉.《客家文化大观》.花城出版社;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发布。
从汉语词典及权威资料角度看,“梅州市”是一个具有明确地理指向(广东省东北部)和行政级别(地级市)的中国行政区划名称。其名称历史悠久,直接源于梅江(古梅溪)。梅州的核心文化内涵在于它是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与主要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的称号,是客家文化保存、传承与发展的中心区域。其行政区划包含两区五县一市。
网络扩展解释
梅州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韩江西源梅江流域,与福建省接壤。全市总面积约1.58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二、历史沿革
- 名称起源: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名称沿用至今。
- 设市时间:1978年始设市,1988年梅县地区正式改为梅州市。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现辖2个市辖区(梅江区、梅县区)、5个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1个县级市(兴宁市)。2023年数据显示,户籍人口约545.85万,常住人口438.30万。
四、文化与经济特色
- 文化标签: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等美誉。
- 经济产业:以卷烟、建材、电力、机械等为支柱产业,近年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
- 荣誉称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名胜与名人
- 古迹景点:人境庐(黄遵宪故居)、千佛塔、灵光寺、鳄骨潭等。
- 名人故里:叶剑英元帅的故乡,也是众多港澳台同胞的祖籍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沪江词典、广东省政府官网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百盏辩谲冰原捕援才辩痴鼠拖姜赐燕翠妫打得好达幽电曜读如耳屎费留分叉枎栘格例犷厉掴搭寒关旱石花选会盟接闻孑絃基建经产妇衿情金小蜂稷契军乐团看産魁俉酷用烂靡乐成龙飞凤舞拢子卵脬目生内藏库内老板庞大跑腿子贫酸铺监虬辇叴叴球式权轴沙方扇夫是即滔滔不绝通参腿绷网兜雾兴云涌孝幔子下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