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略的意思、體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略的解釋

綱要,要領。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文之體略,可得聞乎?” 晉 郭象 有《論語體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體略的詞典釋義

“體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綱紀、要領或大要。該詞強調對事物主體、關鍵部分的把握或概括,而非詳細枝節。

字義分解與引申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臣聞《春秋》之義,以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卑而命尊,官小而權大,此所以體略之臣,不可不擇也。” —— (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郭陳列傳》(此處“體略”指身負重任、掌握關鍵要領的官員)。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體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體略(tǐ lüè) 主要表示綱要、要領,強調對事物核心内容的概括或關鍵策略的把握。例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尚博》中提到“文之體略”,即指文章的綱領性内容;晉代郭象的《論語體略》也以“體略”為書名,體現對《論語》要旨的提煉。

二、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語境中,“體略”可能被引申為通過策略和智慧解決問題的行動方式。例如形容人在複雜情境中靈活運用智謀達成目标,但這種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多用于學術或理論性文本,如“文之體略”指文章的核心框架。
  2. 現代誤用例:需注意與“身體略微”等無關表述區分(如“身體略發胖”中的“略”為副詞,與“體略”無關)。

四、相關文獻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優先采用“綱要、要領”的釋義,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謹慎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背叛避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纏攪婵娟子稱副尺璧非寶赤候馳轶串徹怆天呼地詞丈電怒釣鳌人鳳刹複蹈前轍疳積公共汽車攻瑕指失規刺國務合環虹沴轘曲畫脂結跏趺坐旌旗金朱積獄爵穴軍使考廟空門友闌逸連聲零亂淩亂零餘隴邱馬纓丹美工弄臣蓬荜生輝乾崗日征月邁溶溶澹澹塞上翁掃地出門沈木時限霜蕊疏曠書傭死喪退修屯聚屯落外場襲凡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