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綱要,要領。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文之體略,可得聞乎?” 晉 郭象 有《論語體略》。
“體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體略(tǐ lüè) 主要表示綱要、要領,強調對事物核心内容的概括或關鍵策略的把握。例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尚博》中提到“文之體略”,即指文章的綱領性内容;晉代郭象的《論語體略》也以“體略”為書名,體現對《論語》要旨的提煉。
部分現代語境中,“體略”可能被引申為通過策略和智慧解決問題的行動方式。例如形容人在複雜情境中靈活運用智謀達成目标,但這種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在古籍研究中優先采用“綱要、要領”的釋義,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謹慎判斷。
《體略》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用來指代對事物或情況的概略了解或掌握。
拆分部首和筆畫:體(ti)字的部首是身,筆畫為7;略(lüe)字的部首是田,筆畫為8。
《體略》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曆史文獻中的一個句子中。在繁體字中,《體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體略》中的“體”字,古代常将它寫成“體”;而“略”字,古代常将它寫成“畧”。這些變化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文字演變而發生的。
例句:他對這個項目隻有一些體略,需要進一步了解。
組詞:體力、略微、體系、略施。
近義詞:概略、粗略、大略。
反義詞:詳細、深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