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茜草科植物名。又稱“白馬骨”。常綠小灌木,夏秋間開白色漏鬥形花。可供觀賞,莖、葉可入藥,治肝炎及風濕痛等。另種“六月雪”,也叫“滿天星”,與白馬骨相似,花冠較長,可供觀賞。
(2).京劇劇目名。由 元 關漢卿 《窦娥冤》雜劇演變而成。又名《斬窦娥》、《金鎖記》、《羊肚湯》。
“六月雪”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解釋:
基本屬性
屬于茜草科常綠小灌木,學名 Serissa japonica,别稱“白馬骨”“滿天星”。植株高約90厘米,葉革質,花冠呈淡紅色或白色,花期5-7月,因夏季開花似雪得名。
用途
指京劇劇目,改編自元代關漢卿《窦娥冤》,又名《斬窦娥》《金鎖記》《羊肚湯》。劇情圍繞窦娥蒙冤被斬,臨刑前六月飛雪的奇象展開,象征對封建冤案的控訴。
民間常以“六月雪”比喻極端罕見或冤屈事件,如氣候異常、社會不公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栽培或劇目細節,可參考植物圖鑒或戲曲研究資料。
《六月雪》是一個成語,意為在不可能的時候出現的奇迹或反常現象。
成語《六月雪》的拆分部首是左右并包含了元部首。筆劃總數為22劃。
《六月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楊慎所著的《置酒行雲廬》。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夜半無鄰村,雨時有散愁。”後來人們将此句詩若隱若現地引申為“************”。在明代朱權的《太和正音譜》中,将其解釋為“六月降雪,非天時也”,并成為了“六月雪”的現代詞義。
繁體字形狀為「六月雪」。
古時候漢字寫作「六月雪」,與現代寫法無明顯差異。
他們說這個項目在六月的時候會如期完成,可這簡直是六月雪啊。
六月,雪花,下雪
奇迹、異象
常态、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