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枯萎的草木複活。比喻使困頓、災難中的人得到拯救。 宋 嶽飛 《奉诏移僞齊檄》:“我今奉辭伐罪,拯溺蘇枯,惟務安集,秋毫無犯。” 清 朱仕琇 《與林穆菴書》:“故蘇枯噓槁,培植俊茂,使士憔悴而得所託,真仁人君子之責也。”
“蘇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但核心圍繞“複蘇”與“枯萎”的辯證關系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由“蘇”(複蘇、複活)和“枯”(枯萎、衰退)組成,字面可理解為“使枯萎的草木複活”。
引申含義
比喻通過救助或改革,使困頓中的人或衰敗的事物重獲生機。例如宋代嶽飛《奉诏移僞齊檄》中“拯溺蘇枯”即指拯救百姓于危難。
自然現象描述
指植物從生長到枯萎的過程,或事物由盛轉衰的動态變化(如企業興衰)。
社會人文比喻
強調積極幹預後的複蘇,如清代朱仕琇《與林穆菴書》用“蘇枯噓槁”表達對人才的培養與扶持。
部分解釋将“蘇枯”單純理解為“衰退”,實為片面。其核心在于“蘇”對“枯”的逆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向自然過程還是人為拯救。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文獻用例或權威解析,可參考、2、5的原始内容。
蘇枯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蘇(蘇字旁)和枯(木字旁)。蘇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筆畫為11畫;枯的拆分部首是木(木字旁),筆畫為8畫。
蘇枯這個詞來源于《莊子·禦風》篇:“是生之謂蘇,是死之謂枯。”意思是指事物的生長和凋零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蘇枯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蘇字的旁邊有時候用的是“蘇”字頭,而不是現代常用的“蘇”字頭。
例句:
組詞:複蘇、蘇醒、蘇生、滋蘇。
近義詞:生長、茁壯、昌盛。
反義詞:凋謝、消亡、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