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時處順的意思、安時處順的詳細解釋
安時處順的解釋
謂安于時運,順應變化。語本《莊子·養生主》:“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弘明集·正誣論》:“涉生死之變,泯然無概;步禍福之地,而夷心不怛,樂天知命安時處順耳。”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上達之士,能安時處順,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測。”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原道》:“ 歐陽公 雲:佛氏怕死,故每以寂滅無生為説; 老 氏貪生,故每以返老還童為説;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者為至爾。” 清 顧炎武 《答汪苕文》:“年垂七十,布衣蔬食之外,别無所求,流行坎止,安時處順,并以奉聞。”
詞語分解
- 安時的解釋 .安于時運。 宋 劉炎 《迩言》:“人在塵籠,不順性命,與安時俟命者,何獨不然。”參見“ 安時處順 ”。.安定時勢。《敦煌變文集·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希護國之金言,望安時之玉偈。”
- 處順的解釋 順應變化;順從自然。《莊子·大宗師》:“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山》詩:“攝生貴處順,将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嵇康<言志
網絡擴展解釋
“安時處順”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釋義與結構
- 核心含義:指安于所處的時運,順應自然或環境的變化,保持平和心态,不強行改變現狀。
- 拆解分析:
- 安時:安于當下的境遇或時運。
- 處順:處于順應的狀态,遵循自然規律或客觀條件。
二、出處與思想淵源
- 文獻來源:出自《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 哲學背景:體現道家“順應自然”的處世觀,強調減少人為幹預,以達内心甯靜。
三、典型用例與語境
- 例句:
- 孫叔敖三起三落仍泰然自若,是“安時處順”的典範。
- 長期安時處順可能使人缺乏進取,如“經不起挫折”。
- 用法:多作謂語,形容對現狀的接受态度,含中性色彩。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安常處順(強調習慣平穩狀态)。
- 注意:與消極“認命”不同,該成語更側重主動順應規律,而非被動妥協。
五、現代啟示
倡導在快節奏社會中保持豁達心态,理性看待得失,但需平衡“順應”與“積極行動”的關系。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時處順》這個詞是指一種安定和順利的境況。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宀(míng)
- 筆畫:共17畫
2. 來源:
《安時處順》這個詞來自于古代漢語,以表達人們對于生活、工作和事物的一種安甯、順遂和完美的期望。
3. 繁體字:
《安時處順》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最早的記載中,《安時處順》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部首的書寫上有所差異,如“宀”可以寫成“寶蓋頭”(宀頭),“時”可以寫成“日”加“寸”,“處”可以寫成“人”加“宀”,“順”可以寫成“目”加“頁”等。
5. 例句:
- 希望你的生活安時處順,事業蒸蒸日上。
- 我們努力工作,追求安時處順的生活狀态。
6. 組詞:
- 安逸
- 安詳
- 處世
- 順利
7. 近義詞:
- 平穩
- 順暢
- 平順
8. 反義詞:
- 動蕩
- 不順
- 不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再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