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醅的意思、寒醅的詳細解釋
寒醅的解釋
冬季釀造,及春而成的酒。又稱凍醪。 唐 蕭遘 《春詩》:“青旗問沽酒,何處撥寒醅?” 宋 歐陽修 《秋晚凝翠亭》詩:“嘉客日可攜,寒醅美新醡。” 宋 蘇轼 《送楊孟容》詩:“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詞語分解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 醅的解釋 醅 ē 沒濾過的酒:“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寒醅”是古代對一種特定釀造時間酒類的雅稱,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含義
指冬季釀造、春季成熟的酒,又稱“凍醪”。其中“寒”對應冬季,“醅”指未過濾的酒漿,合稱強調其釀造與貯藏的季節特性。
-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常以此入詩,如:
- 唐代蕭遘:“青旗問沽酒,何處撥寒醅?”(描繪酒家場景)
- 宋代歐陽修:“嘉客日可攜,寒醅美新醡”(表現待客雅趣)
- 蘇轼:“寒醅發春缸”(暗含貯藏後啟封的時令感)
-
釀造特點
需經曆冬季低溫發酵,開春後飲用,口感可能更醇厚。這種傳統工藝體現了古代釀酒與自然節氣的結合。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酒類名稱中已較少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醅(hán pēi)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寒”和“醅”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介紹寒醅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意思:
寒醅是指在酒的制作過程中,将糯米或其他谷物經過蒸煮、冷卻後,添加發酵劑或酒曲進行發酵而得到的米酒。寒醅通常以白色或渾濁的形态存在,口感醇厚、清香宜人。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寒(部首:宀,筆畫:5)
醅(部首:酉,筆畫:12)
3. 來源:
寒醅源于中國傳統的釀酒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它是一種普通人家常見的家庭釀酒産品,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特色美食之一。
4. 繁體:
寒醅的繁體字為「寒醅」,與簡體字一樣。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寒醅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6. 例句:
a. 喝一碗寒醅,能夠使人感到舒暢而放松。
b. 據說這家酒坊的寒醅賣得特别好,口碑很不錯。
7. 組詞:
寒氣、寒天、寒冷、醅酒、醅糟等。
8. 近義詞:
米酒、醪糟。
9. 反義詞:
酒精、白酒。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寒醅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