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醅的意思、寒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醅的解釋

冬季釀造,及春而成的酒。又稱凍醪。 唐 蕭遘 《春詩》:“青旗問沽酒,何處撥寒醅?” 宋 歐陽修 《秋晚凝翠亭》詩:“嘉客日可攜,寒醅美新醡。” 宋 蘇轼 《送楊孟容》詩:“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寒醅,漢語複合詞,由"寒"與"醅"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釋作"冬季釀造、貯藏至春的酒"(《漢語大詞典》第3冊第1496頁)。"寒"字取意低溫環境,"醅"指未濾之酒醴,《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載:"冬日釀酒,經寒不壞,謂之寒醅"(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七)。

該詞多見于唐宋詩詞,白居易《贈皇甫庶子》有"寒醅美醴任君嘗"句,注家解作"以低溫釀法保存的春酒"(《全唐詩箋注》卷436)。陸遊《雪後煎茶》亦雲"地爐活火試寒醅",描繪冬日溫酒情景(《劍南詩稿校注》卷十九)。從釀造工藝看,古代利用冬季低溫環境控制發酵速度,使酒液更醇厚,《北山酒經》記載此法可"去其燥性,存其甘香"(朱肱《北山酒經·制麴》)。

網絡擴展解釋

“寒醅”是古代對一種特定釀造時間酒類的雅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冬季釀造、春季成熟的酒,又稱“凍醪”。其中“寒”對應冬季,“醅”指未過濾的酒漿,合稱強調其釀造與貯藏的季節特性。

  2.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常以此入詩,如:

    • 唐代蕭遘:“青旗問沽酒,何處撥寒醅?”(描繪酒家場景)
    • 宋代歐陽修:“嘉客日可攜,寒醅美新醡”(表現待客雅趣)
    • 蘇轼:“寒醅發春缸”(暗含貯藏後啟封的時令感)
  3. 釀造特點
    需經曆冬季低溫發酵,開春後飲用,口感可能更醇厚。這種傳統工藝體現了古代釀酒與自然節氣的結合。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酒類名稱中已較少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百帕寶焰編類邊饷畢掩乘甲馳情弛卸揣丸楚楚可人春陌大招彫殘凋衰東量西折東野敗駕凡音蜂子附録俯項敢任過頭花哨蕉衣交娛警抑井堙錦還沮惴快車坤車禮祠禮請鸾鳳俦旅力緑水履鞋抹月秕風陪台欠體清曹啟手足取效茹素士品私賄死問袒服堂溪填詞田地潼溶讬逃穩婆五臭務去陳言陷機涎皮涎臉校規洗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