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tiently attend to a grave problem] 對危急脈象的病症,也應平和調治,不能攻下太峻。比喻用和緩的方法應付急事。也說“急脈緩灸”
見“ 急脈緩灸 ”。
“急脈緩受”是一個源自中醫理論的成語,具有醫學和文學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原指中醫對急促、危重的脈象(“急脈”)采取溫和、緩慢的調治方法(“緩受”),避免使用峻烈藥物或激進療法。
引申比喻
後比喻用和緩的方式處理緊急事務,或在文學創作中通過放松筆觸營造抑揚頓挫的效果。
該成語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維,具體適用于以下情況():
“急脈緩受”融合了中醫智慧與處世哲學,既是一種醫療策略,也是應對急事的通用方法論,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辯證思維。
《急脈緩受》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醫術高明,能夠迅速調整病人的脈搏,使其恢複平穩。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急脈緩受》由三個漢字組成:急、脈、緩、受。
• 急:由「心」和「立」兩個部首組成,共六畫; • 脈:由「肉」和「示」兩個部首組成,共十四畫; • 緩:由「纟」和「宛」兩個部首組成,共十一畫; • 受:由「父」和「又」兩個部首組成,共五畫。
《急脈緩受》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内經》中。在這本書中,它形容醫生的醫術高明,能夠迅速調整病人的脈搏,使病人得到緩解。
其繁體字為「急脈緩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急脈緩受》的古寫法為:
• 急:「急」字古時形狀類似于「卩」,表示迅速; • 脈:「脈」字古時形狀類似于「爪」,表示脈搏; • 緩:「緩」字古時形狀類似于「飠」,表示緩解; • 受:「受」字古時形狀類似于「ㄕㄡˋ」,表示接收。
• 這位醫生擅長急脈緩受,無論什麼病症都能迅速解決。
• 老中醫用急脈緩受的方法治療了我的咳嗽,效果非常好。
與《急脈緩受》相關的組詞有:
• 急醫脈忙; • 緩解病情; • 受病者之托。
與《急脈緩受》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急中生智、造詣非凡。
與《急脈緩受》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束手無策、無能為力。
以上是關于《急脈緩受》這個成語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