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理昭然的意思、天理昭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理昭然的解釋

昭然: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理昭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天道公正、報應分明,善惡到頭終有報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清楚明白的。它強調宇宙間存在着一種自然而然的、公正的法則(天理),并且這種法則是清晰可見、不容置疑的。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天理: 指天道,宇宙間自然、公正的法則或規律。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學中,“天理”常指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宇宙運行的普遍法則,與“人欲”相對。它代表着至善、公正和秩序。
    • 昭然: 形容非常明顯、清楚明白的樣子。“昭”有光明、顯著之意。
    • 整體: 天道(或自然的法則、公正的報應)是極其明顯、不容置疑的。意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2. 出處與典籍依據:

    • 該成語的形成深受宋明理學“天理”觀的影響。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儒家經典和理學著作。
    • 一個較早且明确的出處是南宋朱熹的《朱子語類》。在卷二十四《論語六》中,朱熹在解釋“獲罪于天,無所禱也”時說:“天理昭然,豈可欺哉!”(天理如此明白昭著,人怎麼能欺騙得了呢!) 這直接體現了“天理昭然”的核心思想——天理是清晰、不可欺瞞的公正法則。
    • 其思想亦可在更早的典籍中找到共鳴,如《尚書·湯诰》的“天道福善禍淫”,《周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等,都蘊含了天道(天理)賞善罰惡、昭然若揭的觀念。
  3. 深層含義與哲學關聯:

    • 公正性的強調: “天理昭然”最核心的内涵是強調宇宙或自然法則的公正性(Justice)。它相信存在一個超越性的、客觀的尺度在衡量着人的行為。
    • 必然性的體現: “昭然”不僅指明顯,也暗示了這種公正報應的必然性(Inevitability)。善行終将得到好報,惡行終将受到懲罰,這是清晰可見、不可避免的規律。
    • 道德勸誡作用: 這個成語常被用于道德勸誡(Moral Admonition),告誡人們要敬畏天道,遵循倫理,因為一切行為都在“天理”的明察之下,報應不爽。
    • 與“理學”的關聯: 成語中的“天理”概念直接源于宋明理學。理學家(如程颢、程頤、朱熹)将“天理”視為宇宙的本源和最高道德準則(“性即理也”)。他們認為“天理”是至善的、永恒的、普遍存在的,并且是清晰自明的(“昭然”)。如《二程集》中多次強調“天理”的明澈與不可違逆。 因此,“天理昭然”可視為理學核心觀念在成語中的凝練表達。
  4. 現代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天理昭然”仍然常用,主要用于表達以下幾種情境:
      • 當惡人最終受到懲罰,或正義最終得到伸張時,感歎天道公正,報應分明。
      • 強調某種道理或事實非常明顯,不容置疑或否認。
      • 作為一種道德警示,勸人向善。

“天理昭然”意指宇宙間公正的法則(天理)是極其明顯、清楚明白的,善行必有善報,惡行必有惡果,這是清晰可見、不可違逆的必然規律。它根植于中國傳統的天道觀和儒家倫理,尤其是宋明理學的“天理”學說,具有強烈的道德勸誡意味,強調宇宙法則的公正性與報應的必然性。

引用參考來源:

  1. 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四: 明确使用“天理昭然”一詞,闡釋其含義。 (可查閱古籍數據庫或權威出版社點校本,如中華書局版《朱子語類》)
  2. 《二程集》(程颢、程頤著作彙編): 系統闡述了“天理”作為宇宙本體和道德本原的核心思想,為“天理昭然”提供了哲學基礎。 (可查閱中華書局版《二程集》)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天理昭然”的詞條有權威釋義和書證引用。 (權威工具書)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提供現代通用的規範釋義。 (權威工具書)
  5. 漢典 (www.zdic.net): 線上漢語字典,提供“天理昭然”的拼音、釋義及引證。 (線上權威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天理昭然(tiān lǐ zhāo rán)是漢語成語,釋義為舊時認為天道公正,善惡報應分明。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1. 核心含義
    指上天主持公道,善惡因果分明。常用于強調道德法則的不可違抗性,如《醒世恒言》中“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說”即體現對公理的維護。

  2. 出處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朱熹《論語集注》中“天理昭彰”的表述,而明确作為成語使用則見于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


二、結構與用法

  1. 字詞解析

    • 天理:指自然法則或道德準則;
    • 昭然:意為明顯、清楚。
      組合後表示“天道公理清晰可辨”。
  2. 語法功能
    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勸誡語境。例如:“作惡者終遭天理昭然”。


三、相關拓展


四、例句參考

“小二謀財害命,逃不過天理昭然。”(《歡喜冤家》第二回)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道德勸喻場景,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具警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按耐抱恨終天碑林倍屣筆花蔔算層層加碼遲豫垂櫜存食丹醴大烝東山屐堕負放軟頑藩阃翻箱倒櫃非恨逢入京使杠刀幹韻公擔害寇轟應後魏狐穴呼召疆輔膠滞加強嘉音揭涉啾嘲孔雀屏躨躨曆官禮贊龍牙門下省目眊抛擲烹調潑髒水輕信勤雜人員邛崃散侯識賞十齋期收據思脍聳異亭院衛畫無愁天子襄陵校聯溪浒隙荒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