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傳說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颀 《題盧道士房》詩:“秋砧響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無 《遊三茅華陽諸洞》詩之二:“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句曲玉印》:“ 經元 素事 茅君 ,每歲必禱 句曲 。”參見“ 茅山 ”、“ 茅盈 ”。
茅君是中國道教神話中的重要神仙人物,特指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三兄弟,合稱“三茅真君”。其釋義與來源如下:
茅君指道教尊奉的茅氏三兄弟,尤以長兄茅盈為代表。據《雲笈七籤》載,茅盈于西漢初年隱居句曲山(今江蘇茅山)修道,後其弟茅固、茅衷棄官相隨,三人最終得道飛升,被奉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生真君”。後世尊稱其為“茅君”,并以其姓氏命名修道之地為“茅山”。
成道傳說
茅盈十八歲入恒山修道,得西王母授道法,後隱居句曲山煉丹濟世。茅固、茅衷原為朝廷官員(武威太守、西河太守),受兄長感化辭官尋仙,三人共同弘揚道法。
道教神職
茅君在道教神系中司掌人間生死、福祿,茅山派奉其為祖師。《真靈位業圖》将茅盈列為“上清左位”,稱“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
茅山地名溯源
因三茅君得道,句曲山更名為“茅山”,成為道教“上清派”發源地。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載:“句曲山,本名茅山,以漢三茅君得道于此改名。”
權威參考來源:
“茅君”是道教文化中的經典人物,指在句容句曲山(今江蘇茅山)修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合稱“三茅真君”。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茅君指道教傳說中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他們于西漢時期在句曲山(即茅山)修道成仙,被後世尊為“三茅真君”。茅山因此得名,并成為道教上清派發源地。
文化地位
茅氏兄弟在道教中被奉為茅山派祖師,主司人間生死、災祥。唐代詩人李颀、李商隱等常在詩詞中引用茅君典故,如“秋砧響落木,共坐茅君家”(李颀),元代宋無也有“玉案清香徹夜焚,紫煙成蓋覆茅君”的描寫。
相關傳說
據《神仙傳》記載,茅君學道二十年後乘羽蓋車升仙,留下“茅君騎鶴”的典故。三兄弟中,茅盈(大茅君)被尊為司命真君,茅固(二茅君)為定箓真君,茅衷(三茅君)為保生真君。
延伸影響
茅山道教文化中,三茅真君與煉丹、符箓等傳統密切相關,清代俞樾記載時人“每歲必禱句曲”,可見其信仰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神仙傳》《茅山志》等道教文獻,或參考、3、7、10的詩詞與典故解析。
抱棘迸筍鼻洟不儲價不聲不吭穇子寵待楚襄打獨磨盜課稻田衲風龍陣墳陵分書分田涪皤歌詠官度槐館滑輪組挾治井竈跼步巨踴開景課書控告拉閑散悶陵伐理訟俪體蘆荻馬口魚茂烈猛增免費明日木解烹龍砲鳳親鄰侵恣诎乏柔茹三障三制擅斷勢人手串舒啟四扇屏套用田棱彤彤土木形骸外孫女枉帆唯物緼奧惜愛響珰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