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詠的意思、歌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詠的解釋

(1) [singing contest]∶歌頌,吟詠;歌唱

歌詠比賽

(2) [song]∶詩歌,歌曲

詳細解釋

亦作“ 歌詠 ”。1.歌唱;吟詠。《史記·宋微子世家》:“ 箕子 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 唐 趙嘏 《送滕邁郎中赴睦州》詩:“想到釣臺逢竹馬,隻應歌詠伴猿聲。”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餘觀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藥、棠棣、蘭之類,無不歌詠。”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聲音繁變,寖成言辭,言辭諧美,乃兆歌詠。” 茅盾 《這時代的詩歌》:“最近出現了不少的歌詠這大時代的詩歌。”

(2).謂以詩歌頌揚。《漢書·劉向傳》:“ 周公 思慕,歌詠 文王 文德。” 唐 黃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詩:“貴臣歌詠日,皆作白麟看。” 宋 蘇轼 《奏戶部拘收度牒狀》:“ 杭 揚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詠聖澤。” 蔣光慈 《勞動的武士》:“你是擁護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詩人的歌詠和贊美!”

(3).指詩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遊》詩:“等門遇事成歌詠,取次衝筵隱姓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一·各詩之始》:“夫自 周 衰,採詩之官廢, 漢 魏 之世,歌詠雜興。”


見“ 歌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歌詠"是現代漢語中兼具文學性與音樂性的複合詞,其内涵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歌詠"作動詞時指"用歌唱的形式表達情感",作名詞時特指"具有藝術性的歌唱活動"。其核心要素包含聲樂表達(歌)與文學創作(詠)的融合,如《詩經·大序》所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據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歌"字從欠從可,本義為"詠其聲也";"詠"字從口永聲,意為"長言之"。南北朝時期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将二者結合,定義為"詩為樂心,聲為樂體",确立其藝術形式的雙重屬性(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心雕龍校注》)。

三、文化内涵

  1. 禮樂傳統:《尚書·舜典》記載"詩言志,歌永言",揭示其作為古代禮樂制度載體的社會功能
  2. 審美範疇:朱熹《詩集傳》強調"詠歎淫液,使人有遺音餘味",體現其美學特征
  3. 現代轉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标準(2022年版)》将其納入"音樂表現"領域,指代包含藝術歌曲、詩詞吟唱等形式的聲樂藝術

該詞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既保留着"詩歌吟誦"的古義,又發展出"聲樂藝術"的新解,其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承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歌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歌詠”指通過歌唱或吟詠的方式表達贊美、頌揚的情感。它既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如詩歌、歌曲),也可指具體的歌唱活動(如比賽)。

二、詳細解釋

  1. 表達形式
    包含兩種形式:

    • 歌唱與吟詠:如《史記》中箕子作《麥秀》之歌詠懷故國。
    • 詩歌創作:魯迅提到“言辭諧美,乃兆歌詠”,說明其與文學創作的關聯。
  2. 情感内涵
    主要用于歌頌美好事物或人物,如《漢書》記載周公歌詠文王之德,蘇轼詩詞中歌詠聖澤等。

三、用法與近義詞

四、曆史與文學用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史記》《漢書》等文獻,或查看搜索來源中的古籍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辦學筆冢不壹彩絢谄譽吹葉嚼蕊觸邪淙潨錯互達聞大笑釣缗定量丢翻笃專煩惵梵響發散該辯攻诘觀讀光彩照人骨朵兒和人華冠麗服晃漾架海金梁将來椒栢酒笳音墐泥劇寇開叉轲愈昆侖子濫士老調酪粥利巴馬屁精馬騎燈藐視木骨暖豔女長當嫁前三後四怯怯喬喬禽獸不如栖逸敺捶沈淪樹頂私造頽敝拓開圬人蝦鬥享祭潝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