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與荻。 唐 杜荀鶴 《溪岸秋思》詩:“秋風忽起溪灘白,零落岸邊蘆荻花。”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伐越》:“潛身蘆荻,父怨方酬魂未返。” 汪曾祺 《歲寒三友》:“到處是墳頭、野樹、荒草、蘆荻。”
蘆荻是漢語中一個常見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蘆荻是“蘆”與“荻”的合稱,指兩種形态相似的水生植物。學名為蘆竹(Arundo donax),屬于禾本科蘆竹屬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物種。
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大洋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常見。多生長于溪河堤岸、水邊濕地。
蘆荻常出現在詩詞中,如唐代杜荀鶴“零落岸邊蘆荻花”、盧綸“江平蘆荻齊”,用以描繪蕭瑟秋景或水岸風光。
注:蘆荻易與蘆葦混淆,但前者為蘆竹屬,後者為蘆葦屬,可通過植株高度(蘆荻更高)及花序形态區分。
《蘆荻》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蘆葦和菱草。
《蘆荻》的部首是艸,總共有12個筆畫。
《蘆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中有“蘆芻齊既風,豈弟吹管?”的描述,其中“蘆芻”即指蘆荻。
繁體字中,可以表示《蘆荻》的詞彙有「蘆蔻」、「蘆菼」等。
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蘆荻》的「蘆」寫作「蘆」,「荻」寫作「菻」。
他喜歡在蘆葦叢中散步,呼吸着蘆荻的清香。
與《蘆荻》相關的組詞有:蘆葦、菱草。
與《蘆荻》近義的詞語有:箬、蘆、葦、菱、蓑。
與《蘆荻》反義的詞語有:草木、灌木。
【别人正在浏覽】